戎艷麗
長期以來,小學作文教學被眾多農村教師視為日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許多小學教師反映:作文教學費力不少,可學生進步不快,教學成果不明顯。作為一名農村小學教師,我立足本職工作,充分參考和借鑒優秀教師經驗,對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進行了深入地思考,不斷摸索小學作文教學規律;同時,結合日常教學,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下面,針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難點和對策,談一下自己的體會和做法。
一、農村小學作文教學難在何處
1.由于農村特殊的生活環境,小學生活動空間較為單一、狹小,限制了作文素材的主要來源
小學作文是小學生通過書面語言對日常生活的真實反映。可是,農村小學生除了和城鎮學生一樣的生活軌跡外,節假日或農忙季節還要承擔必要的家庭勞動,接觸的人和事,多是簡單的重復;而在學校里,由于辦學條件的制約,小學生的課外活動又少得可憐。因此,貧乏的生活內容,必然導致農村小學生的作文,內容膚淺、思路狹窄,事例空洞,語言沒有特色。
2.家庭教育的缺位,使農村小學生作文又輸在起跑線上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輔助教育。反映在作文教學上,表現的就更為突出。從整體而言,農村孩子的家長的知識結構和教育層次相對較差。同時,受經濟條件限制,一般農村家長對小學教育(相對城鎮而言)還不夠重視,即使部分家長重視,周邊又沒有專業的輔導班,致使農村和城鎮小學作文教學的差距日益加大。
3.教材課本的內容選擇“曲高和寡”,使農村小學生“望文興嘆”
我們的語文教材,經過多年的翻新和整理,收錄了大量的“名家名篇”、也保留了“傳統曲目”,從內容到形式、從深度到廣度,帶有強烈的思想性,是應該值得稱贊的。但是,從另一個方面說:對于作文教學,則顯得跨度太大,中間缺乏必要的過渡。
二、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怎么辦
1.必須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講求“腳踏實地”。而不能走入一路跟風、攀高的誤區。諸如:有的學校強制小學生背誦一些“獲獎作文”。可能這樣做,也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加強基礎訓練,這樣的變相抄襲,最終是“拔苗助長”、無所收獲。
2.授人于“魚”不如授人于“漁”
作文的實質就是用文字書面表達和交流。因此,必須打破作文高不可攀的“神話”。讓小學生克服畏難心理,讓他們寫身邊的人、寫身邊的事,寫自己想說的話,講自己想講的理。最主要的是教給他們怎樣觀察、按照什么順序和條理記錄;教給他們怎樣思考,思考完了,怎么討論和整理。凡事多問幾個“是什么”,遇事多想幾個“為什么”,做事多試幾個“怎么辦”。只有這樣做了,我們就會帶著問題去觀察、就會帶著問題去思考。觀察細了,我們就有內容;思考深了,我們就有了中心思想。把這些寫下來,就是一篇好作文。
3.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讓學生認識社會、接觸自然
盡管農村有農村生活的局限性,但是,農村也有農村的特點。我們要想教好農村的孩子,就要把農村的特點轉化成我們作文的寫作優勢。力所能及地組織一些小活動,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去認識社會和自然。不斷豐富小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們感受生活的變遷、思考生活的哲理。
4.因材施教,學生多練是關鍵
作文的提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不斷地付出艱辛和努力。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多嘗試、多總結。根據不同學生和同一學生不同階段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為每一個孩子提供練習作文的舞臺,讓他們在練習中進步,在作文中成長。
作者單位:河北省鹿泉市李村鎮秦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