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華
一、環境優美,成績斐然,努力打造社會滿意的名校
廈門市第十一中學于1982年創辦以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以打造“愉悅身心、環境優美”的校園為目標,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努力改造校園環境,配備現代教學設施,不斷完善辦學條件。在歷任校長以及廣大師生的不斷努力下,發揚“艱苦樸素、努力奮斗、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一所能夠與省一級達標學校相媲美、令人仰慕的學校已經形成。
1998年至今,廈門市教育局實行的電腦派位制度,為學校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平臺,由此,譜寫出十一中騰飛的新篇章:學校連續九年獲得市、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教育教學質量獎,其中2006年至2009年連續四年在市教育局的初中教育質量評估中蟬聯全市第一名。
目前,學校設有三十個教學班,共1500名學生。教職工110人,專任教師90人,學歷達標率100%。在專任教師中,思明區學科帶頭人2名,市級、區級骨干教師20多名,高級教師22人,一批教師作為市、區骨干教師,成為教學中堅力量,在各級各類競賽中屢屢獲得獎勵。過硬整齊的教師隊伍,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以人為本,關愛學生,全面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
面對新的形勢、新的機遇,學校及時抓住教育改革大方向,把握準確的航向,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德育為首要位置,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積極開展教育改革。以“厚德求真”為校訓,倡導“以人為本、以質立校”的教育理念,充分調動教師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創造各種有利的因素,以崇高的職業道德和極大的愛心去澆灌、培育祖國的花朵。
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學會學習的能力和學會思維品質以及人的責任心、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真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始終堅持不懈地抓好德育工作,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注重加強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管理,積極開展各種主題班會,努力培養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由于我們的不懈努力,如今校風學風良好,教師無私奉獻,學生精神面貌良好,不斷培養出許多品學兼優的學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培養出像葉曉輝這樣為了人民的生命和利益,勇于獻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人物。
三、以質立校,提供機會,精心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
高質量的教育,不僅是雙基知識的牢固,而應該是為學生終身發展的良好教育,應該是為學生滿意、為家長滿意、為社會滿意的教育。
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十一中人沒有片面去追求教學成績,而是積極倡導“以質立校”的理念,注重對合理人才結構的打造,為教師和學生們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努力創建讓學生、家長、政府及社會各界滿意的學校。教學方面,認真貫徹國家課改的文件精神,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不斷提高教師的素養,努力打造一支研究型的師資隊伍。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規范地開設綜合課程,帶領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每年均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競賽,以考察和檢驗學生的綜合素養。近年來,共有近700多位學生在省、市的競賽中頻頻獲得獎勵。
四、持之以恒,辛勤耕耘,不斷再創教學教育的輝煌
在全校師生辛勤的努力和精心的雕琢下,流淌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果實,學校連續多年(2001-2008年)獲得市教育局頒發的初中教育教學質量優秀獎。尤其是2009年的中考、不僅依然保持良好的教學質量還有了新的突破,56%的學生考入一級達標高中,71%的學生上一級達標高中錄取線。學校用出色的教學成果向家長、向社會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不僅為社會各界所認可,也成了市民心目中的名校。
如今,該校現代化教學設備齊全,師德師風文明,校風、教風、學風良好,校園環境優美,綜合辦學實力不斷得到提升,學校除了連續多年被評為市級、省級“文明學校”外,還獲得諸多的榮譽:福建省教育系統先進“黨政工共建教工之家”、福建省教育廳“省級示范初中”、共青團福建省委、省教育廳“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福建省環保局、省教育廳“省級綠色學校”、廈門市教育局“學科課改基地校”、“廈門市中小學心理健康實驗學校” “學習型單位”、“德育工作先進校”。
多年來,廈門市十一中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教師的發展,一切為了學校的發展”為提高學校辦學效益的新理念,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為辦學宗旨,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科研興教為重點,努力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以提升國民的文化素養為己任,促進學校不斷發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成就。今后,十一中人將以更加高昂的斗志,不斷進取的精神,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準繩,用現代科學的教育理念去更新教育教學全過程,充分發揮全體教職員工的智慧、才能,努力使學校的各項工作再上一層樓,再創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