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香
課余時間,老師們在一起交流時,常會出現這樣的嘆息聲: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愛學了,真是越來越難教了……與此同時,筆者也聽到很多學生都在抱怨:物理真難學!
物理真的難教、難學嗎?肯定不是,出現以上情況原因可能有千萬條,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對物理學習不感興趣,體驗不到學習的快樂。
下面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及學習動機現狀,淺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原則和方法。
一、挖掘教材的“磁性”點。
在教學中,可以結合物理學發展史,介紹科學家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對人類社會的偉大貢獻,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
課堂上,教師只有帶著無限欣賞的激情去講授這些“磁性”點,學生才會被吸引、感染、陶醉,才會帶著一種激動的、高漲的情緒學習和思考。
二、明確每節課的目的。
教師在講課之前,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學習的具體目的、任務和要求。如果學生不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就很難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
很多學生覺得學習物理比較枯燥,不愿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因此,教師要認真研究,將學生消極的心理轉化為積極心理,使學生能以平靜的心態去對待物理中的每個難題。
當學生了解到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意義時,就會對物理學習信心更足,熱情更高。
三、創設物理情景,激發興趣。
物理本身就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但有些較抽象的理論或遠離生活的實驗,讓學生難以理解。物理學習能否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與課堂中物理情景的設置密切相關。教師應創造一些特殊環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引發好奇心。
比如在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可用實驗導入:取兩根互相垂直的玻璃管,其中一根放在有水的燒杯中,用嘴對著另一根玻璃管吹氣,杯中的水會在玻璃管中上升,最后像噴泉一樣從玻璃管中噴出。學生感到很驚奇,也產生了許多疑問;在講磁現象時,我們用外表一般的兩輛小車,讓它們在桌面上自如地前進、后退,這樣能充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求知欲。
四、設置問題,引導思考激發學生主動思維。
在課堂內外提一些能夠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得到快樂,在思考中領會學習物理的方法,不失為一劑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良方。如,在上述的磁現象中可提問,是什么力量使兩輛小車時而背道而馳,時而奔向對方?在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中可提問,為什么水不是被吹壓下去,而是像噴泉噴出?
五、感受成功,強化直接學習動機。
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成功,是對直接動機的最有效的強化。“感受成功”要注意的是學習者心理上的要求。客觀意義上的成功要有學習者的欲望、努力以及適度的困難和失敗的襯托,才會觸動心理世界的深處。
比如,在做平面鏡成像實驗時,有些同學怎么做在透明玻璃板的另一側都找不到蠟燭的像。這時。老師應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原因,讓學生自己摘取成功的果實,品嘗成功的快樂與喜悅。
六、讓學生重視物理的實用性。
生活離不開物理,展示物理科學在生活、生產等領域的應用及應用情景,同樣能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科學的無窮魅力。在物理教學中,應多角度為學生展示物理科學在各領域的應用,特別是最新應用成果以及可能的應用方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如今,物理學已經成為自然科學體系和技術科學體系發展的基礎,很多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的形成無不滲透了物理學的最新成果。
指南針的發明促進了航海業的發展;對天體運行規律的認識、火箭的發明為人類發射衛星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必要的運載工具;對電與磁規律的認識導致人類發明了發電機、電動機、電極、電話,使人類進入了電氣化時代;現代光物理論成就、微電子學理論成就、半導體材料和光纖通訊的發明,為人類進入信息時代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