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瑜
新課程改革對語文課本編寫及其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和知識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和升學教育的壓力,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仍存在種種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改進。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再讓學生重拾語語文學習的興趣?結合新課改實驗工作中的實踐經驗,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讓語文課成為充滿樂趣的生活
課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優質的生活。新課程特別強調社會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生活中有著豐富的學習資源。一事一物都是可以為教育利用和借鑒的。語文作為母語學科,與生活有著更為密切的聯系,合理地利用好生活資源,對于學生學習語文,培養學習語文和各門課程的興趣是大有作為的。(1)每當孩子進入校園。撲面而來的是校名、校訓、小學生守則和校園里的文化設施:進入班級,班級名、課程表……都是學生識字的素材。教師就應該做個有心人,經常引導學生認認這些字,日子一久,學生就由無意識到有意識地把熟悉環境與識字認字結合起來。(2)認同學的姓名,使學生快速而有效地認字。開學初,為每個學生做了兩張精致的姓名卡,一張貼在課桌上,方便學生隨時認識該同學的姓名,一張供檢查用。如讓學生分發姓名卡,檢查誰識字最多最快。這樣,同學的姓名很快就認識了。(2)借助生活中的實物、圖片、玩具等識字。教室里有很多現成的實物,如門、窗、講臺、黑板、電視機、電腦、錄音機等,都可以在上面貼上字卡,讓學生看到什么就認表示該實物的字。還可以分類進行識字比賽,比一比誰認識的字多。如,學習用品類、衣服類、水果類、蔬菜類、植物類、動物類。(2)創設識字的環境,給學生展示、交流的空間。為學生建立識字檔案,每周讓家長幫助學生把認的字記錄下來,然后在班上交流。每周一以“今天我又認識了……”為題,讓學生把搜集的字展示出來交流、互相學習。
二、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低年級作為小學生的一個特殊群體,正處于天真爛漫的孩童時期,自控能力比較差,極易受他人影響與暗示,進而產生不自覺的模仿行為,情緒沖動多變,性格活潑好動。這些心理個性反映到學習上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感興趣的積極參與,沒有興趣的興味索然,并且會很快地將注意力轉移到他們可能感興趣的與課堂無關的內容與活動上去??梢姡挥凶屇愕膶W生喜歡你的課堂,讓他們對你、對你的課堂、對你的教育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方能使你的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興趣的激發與培養是一個大課題。就低年級語文教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契合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特別是心理個性,加以誘導,輔以激勵。引起注意,形成習慣。
(一)發掘學生的“興趣點”
學生個體各具特色,其興趣點從表現來說自然也是千差萬別。但個性中也存在共性。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善于發現,及時記錄,認真追蹤。興趣點的發掘,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1發掘課本中的“興趣點”
小學語文課本圖文并茂,色彩絢麗,內容貼近學生,能喚起學生情感與興趣的共鳴,激起其學習興趣。
2發掘活動中的“興趣點”
游戲與活動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結構與心理特點。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需要積極運用與組織。特別是課堂上穿插游戲、活動能夠使原本較枯燥、機械的知識掌握學習(生字詞聽寫、課文背誦等)變得生動有趣。一般來說,這種興趣點能夠化解了教學難點,避免機械重復,讓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等多種富有動態的語言活動中感受到濃濃的趣味。因此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發掘媒體中的“興趣點”
實踐證明,多媒體(視頻、聲、光、畫)向為低年級小學生所鐘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具備條件的話。多媒體的綜合使用應該是當前教學手段發展的大方向和總趨勢。在教學中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發掘課外實踐中的“興趣點”
“學有所用”是一種成功的心理體驗,這種體驗和滿足感能激起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欲,使之產生巨大的內動力,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讓學生從外在學習(讓別人引導)轉入主動學習(自己要求)的重要心理轉變。一般學習優秀的學生就是這種轉變發生的起始階段都比較早。低年級學生的語文課外實踐活動本來就豐富多彩,比如在街上認“店鋪名稱”商品的名稱等等。只要把握一點,學生在學校里面所學的能夠讓他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成功的運用體驗即可。
三、讓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朋友
在無數老師的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學生和老師之間相處得好,關系很密切,學生就喜歡上這位老師的課,就喜歡學習這門學科,反之對老師產生厭惡,這種情況必然殃及這位老師教的學科。因此,師生感情不僅是師生交流的基礎,而且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該學科的關鍵。
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要培養師生之間的感情。一方面,教師要處處關愛學生。只有熱愛學生,密切和他們交往,取得他們的信任,才能鼓勵他們不斷地進取,另一方面,教師應該關注、激勵學生的學習、對其點滴的進步都應該表示贊揚,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愉快的體驗,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讓考查、評價成為激勵興趣的手段
新課程理念下的評價,是多元的發展性評價,其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發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高,是語文學科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以往甚至現在的語文評價,還只是一張考卷,很少把語文學習興趣作為評價內容,很少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作為評價的目的。新課程要求評價要“注重過程”,通過評分發展語文學習興趣,主要還是靠語文教學中的一些過程性評價。平時課堂上老師“珍貴”的一句贊揚,一句引導,一種微笑,都是一種好的評價方式,能鼓勵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只要老師善于學習,敢于開拓,創新,相信一定能幫助孩子們把握這個學好語文的“支點”的,能推動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