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迎秋
進入下半年.大家都在關心車市的趨勢。我注意到這種關心夾雜著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車市像上半年那樣“紅火”;另一方面又不太相信車市真的會一路走高,以致每一點細小的變化都會引發猜測,就像前一段時間媒體熱炒的那樣.車市將出現拐點?
7月以來,車市真的出現了一些現象。不少企業反映.銷量在走緩.消費者進入4s店的人數也在減少。也有一些企業負責銷售的老總開始緊張.如何保證銷售數字不出現明顯的滑坡。一些機構.包括媒體也都在研究.探討下半年車市走勢.希望能找到一個答案。
分析、判斷汽車市場走勢是一件挺難的事。我一直認為自己是車市預測的“樂觀派”。包括2004年末,大家都對下一年的產銷持悲觀態度時.我仍堅持第二年會出現高增長。
去年底.一些專家、權威甚至認為今年會出現負增長.我堅定地站在了10%以上增長的少數一邊。但結果仍然超出我的最好預測。
對今年下半年怎么看.相信有越來越多的人會跟我一樣的樂觀。全年實現1200萬輛左右的銷量似乎不應該成為問題了。
但我想說的是,下半年車市有兩個敏感點值得注意。
一是價格將可能是一張敏感的牌。這是由供需矛盾所決定的。
今年上半年.對于許多企業來說.出現了需求大于供給的現象。有的企業由于對市場估計不足.生產準備不充分.關鍵部件采購安排跟不上趟.導致裝不出車來,消費者排隊等候。而下半年.供需矛盾開始變為供大于求。一方面上半年后幾個月.各企業都在加班加點生產,提高產量;另一方面.一些短缺的關鍵部件經過3—4個月的采購周期后.也已經逐步到位。加上一些企業對1.6L及以下排量車型的生產調整也接近完成,下半年各企業無論從產品數量還是種類都能做到滿足需求并且還有富裕。據不完全統計.按全年1200萬輛銷售目標計算,除去上半年的實際銷售數,對應各企業的排產量,下半年供大于求的矛盾很突出,尤其是乘用車更加明顯。而值得一提的是.這還不包括下半年市場走緩的因素。同時.從目前的情況看.下半年各企業不會像往常那樣調低當年銷售指標。市場壓力面前.不調銷售目標必然就會調價格。我認為,9月前后.車市的價格敏感效應就會顯現.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敏感度會愈來愈強。
二是可能出現消費者對政策的依賴性。
毋庸置疑,上半年的車市政策是推手.這一點從細分市場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
上半年,我們如果將1.6L及以下排量車型及交叉型乘用車的銷售增長減去.今年的車市增長就會出現去年末很多人預測那樣的低水平.就會下滑1.64個百分點。進入下半年,盡管政府各有關部門都明確表示.不會再出臺更多的政策推動車市,但隨著年末的接近.對明年政策的預期將成為消費者的關注焦點。而且與價格敏感度一樣.越接近年末這種預期越大。而值得注意的是.每年底都是市場銷售的黃金期。今年的黃金期是否會因為消費者對明年汽車消費政策的預期而減少成色.還真的不好說。畢竟今年上半年.大部分消費者從政策上是大大地受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