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界的質疑聲中,自主品牌還是堅強地走了過來,這個過程有快樂,更有煩惱,技術的小過硬已成了自主品牌發展的硬傷,可喜的是,越來越多自主品牌已經開始了技術上的攻堅戰。此外,通過記者對自主品牌企業的調進發現,這些企業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紛紛走出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但是目的只有一個,希望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做大做強自己,在市場上爭得自己的聲音,在品牌中斬獲自己的榮譽。
一汽奔騰——樹大好乘涼
一汽曾是傳說中的自主品牌“江湖老大”。紅旗汽車承載了無數的歷史榮耀,但那是屬于歷史的。更有說法紅旗品牌價值50億元,但那只是無形的。在現實中,紅旗仍是賣不動的。
一汽先是成立研發和銷售獨立的紅旗事業部,并且鋪設獨立的紅旗4s店網絡,但這只是一廂情愿的“豪華夢”。一年后,紅旗事業部撤銷,紅旗銷售并入奔騰網絡當中,這宣告了紅旗第一次崛起的失敗。或許這幾年,紅旗需要沉默一段時間了。紅旗問題在于,不是靠將一些高端技術購買回來,再拼裝起來就是豪華車了,而在于是否能用現代豪華汽車品牌理念去包裝、推廣,而獲得高端消費者的認同。中國還沒有出現高端汽車品牌,紅旗嘗試的失敗并不為恥。
不過,一汽奔騰倒是異軍突起。獨特的營銷手法,高性價比車型,讓奔騰B70在嚴峻的2008年仍然取得銷售5萬輛的好業績,不禁令人側目。奔騰銷售掌門人葛樹文屬低調實干型,幾乎從不接受媒體采訪,一心一意做好奔騰。今年奔騰B50上市,其是否能延續B70的奇跡,業內拭目以待。一汽奔騰在不久前發布了清晰的產品序列,B30和890都在研發當中。奔騰品牌,似乎讓一汽掌門人徐建一看到了新的希望。
吉利——“品”字形戰略序列
作為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代表性企業之一,吉利汽車的市場形象一直被人描繪為低價劣質。產品形象不好,在市場上便賣不出好價錢,企業就不能盈利,產品就得不到提升。如何走出這個惡性循環的怪圈,是吉利提出戰略轉型最重要的背景原因。
吉利高調宣布戰略轉型后,花數百萬元巨資換標。按照品牌規劃,吉利的全部產品將分屬三個品牌:熊貓屬“全球鷹”品牌,與之并列的將有CD-1,NL-1,CE-1和CE-2,上海將采用“上海英倫”品牌,未來還有TX-5、SL-1,NC-2等;另有一個高端品牌“帝豪”,產品有GC-1、FE-1、FE-2、HL—1、GL—1等。“全球鷹”是一個入門級的轎車平臺,偏時尚、重個性:“上海英倫”比較經典,“帝豪”則是一個中高檔車品牌。三大品牌構成未來吉利的產品群。
吉利副總裁、吉利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金良從市場銷售的立場出發,解釋這種品牌劃分的“理論基礎”,是“用一升大的量器裝一升米”,就是量體裁衣,一個品牌占有一套網絡,一個網絡只銷售一個品牌。這樣,在同一城市就可以有三五家經銷商,就能更多地占有市場資源,每個品牌都有清晰的市場定位,各賣各的車,不會出現同門競爭。
奇瑞——“彎道超車”
奇瑞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中,首家累計產量突破一百萬輛大關的企業。還在1999年12月18日,首輛奇瑞轎車下線之時,許多人并不看好奇瑞,認為撐不了多長時間。沒想到短短幾年,奇瑞一舉躋身于中國十大汽車廠家之列。
從第1輛車到第20萬輛,奇瑞用了53個月;從第20萬輛到50萬輛,奇瑞用了23個月,而從第50萬輛到100萬輛,奇瑞僅用了17個月。這標志著奇瑞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也標志著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正在由學習階段步入不斷成熟階段。
7月份,奇瑞延續前一階段的輝煌銷售戰績,以3.48萬輛的銷售成績,繼續全線飄紅。這是奇瑞繼取得首季過10萬、累計逾1.50萬、4月同比增幅30.5%的優異成績后,再度穩居自主品牌汽車銷量排行榜首位。
探究奇瑞今年一系列輝煌業績的成功因素,不少的業界專家一致認為,有大環境的推動,也有奇瑞自身的努力。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振興汽車產業的政策,為汽車生產和銷售創造了一個良好發展的大環境。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自國家全面實行1.6L及以下車輛購置稅減半政策施行以來,小排量汽車一躍成為黃金車型,出現久違的熱銷。
針對市場的變化,以生產經濟型、入門型、節能型汽車為主的奇瑞汽車,憑借“彎道超車”的戰略,迅速適應市場,抓住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從加快調整產業結構開始,以“精細營銷,贏在09”為指導思想,積極開拓市場,形成一片熱銷的局面,連續取得了可喜的銷售成績。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銷售公司總經理馬德驥表示,讓奇瑞汽車在2009年取得優異的銷售成績的,還要歸功于奇瑞一系列全新營銷戰術的推出,如對奇瑞來說,即抓住“汽車下鄉”這個難得的市場機遇,全面進入具有發展潛力的邊線城市和農村市場,從決勝終端的角度出發,大力在各級縣鄉級市場開拓新局面。
馬德驥還表示,針對全國各地不同的區域特點,奇瑞為各大區經銷商量身定做各分區域的營銷策略,如針對山西市場的“贏冀劃”,廣東省的“卓粵計劃”等一系列推陳出新的營銷手法,讓廣闊農村中的消費者真正受惠,而奇瑞A3,瑞虎09款等多款膾炙人口的精品車型,更是為奇瑞打贏區域市場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武器,從而實現了二三級市場的全面突圍。
比亞迪——嚴把品質關
顯然,國家出臺的各項汽車產業扶持政策在市場層面已經取得初步成效,自主品牌正成為政策的受益者,并在過去數月中大舉發力。
全系產品熱銷奠定比亞迪產業增長冠軍。根據乘聯會統計數據顯示,比亞迪7月全系車型一共銷售3.17萬輛,取得了國內自主品牌轎車銷量亞軍的位置,旗下各款在售車型銷量均位居所處細分市場的前列。其中,單車銷量冠軍F3在比亞迪全系車中繼續處于主導地位,并有繼續增長的趨勢,精品小車FO上市之初曾觸及月銷萬輛的高點,之后銷量也基本維持在5000輛以上,成為目前比亞迪主要的銷量貢獻車型,該車的熱銷受小排量政策推動十分明顯。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去年曾一度遭受市場冷遇的F6以及F3R兩款車型,銷量亦有大幅度的回升。F6繼一季度銷量首度突破4000輛后,更是一路走高,成為中高級車領域最為暢銷的車型之一。而F3R也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在兩廂車市場為自主品牌占據了一席之地。各款車型均衡發力令比亞迪整體的銷售結構更趨合理,未來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擴大。
比亞迪相關人士就此表示,把握政策機遇對他們而言是非常基礎的一課。只有深刻理解了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并積極做出響應,企業才能順應時勢取得更大的市場成功。今年以來,比亞迪汽車取得非常驕人的業績,其快速增長勢頭也成為當下汽車產業振興政策的最好詮釋。
產品品質的穩定也助比亞迪夯實了熱銷
基石,就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把握市場機遇的同時,擁有lT精細化,高密度化生產經驗的比亞迪,在汽車制造上也將品質控制視為最核心的競爭力。
影響汽車制造的主要是兩大要點:一是在研發過程中的技術開發設計水平,二是在制造過程中的工藝制造水平和質量保證能力。目前,比亞迪專門制定了“整車741”項目,來提升汽車的品質。該項目從汽車的研發到生產直到最后的銷售環節,都制定了嚴格的品質監查體系,確保每一輛車的每一個部位的品質都達到高標準,提高整車的品質。目前,比亞迪的品質控制能力已達到合資品牌的水準。
作為耐用消費品的一種,汽車銷售長期以來受口碑影響相當明顯。一款車能在市場上長盛不衰,歸根結底與其出色的產品品質以及良好的市場口碑密切相關。F3的長期熱銷恰好證明了這點。連續四年,F3—再刷新銷售紀錄,最終成為所處細分市場的銷量冠軍。而目前各車型的全面發力,也證實了比亞迪在品質管理體系里面獲得的巨大成功。
如果說比亞迪全系車型熱銷有秘訣,那歸根結底無非兩句話靠品質和超值贏口碑,靠口碑贏銷量。在經過了上海車展的展示后,比亞迪以新車在下半年繼續發力。
長安——加快海外布局
隨著奔奔伊朗建廠項目的正式啟動,長安向海外大進軍的步伐悄然邁出。習慣在海外戰略宣傳上低調的長安,轉而高調公布自己的一攬子海外計劃,足以帶給業界無限的遐想,長安的海外戰局已經悄然發力。
的確,伊朗項目只是長安大力推行的海外建廠計劃中的冰山一角。長安汽車國際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品牌總監楊世春告訴記者:“除了這個中東項目,我們還在非洲、東歐、南美,東南亞4個地區進行選點和布局。目前,馬來西亞的工廠設備早在5月底已經調試完畢,而非洲等地的工廠選址已經完成。”
“到2010年長安要實現200萬輛的產銷目標,自主品牌轎車板塊將打主力,而海外工廠部分又將是自主品牌板塊的主力。”楊世春流露出十足的信心。
長安制定的“8882”戰略規劃清晰地勾勒出了其海外布局的雛形:到2010年,長安將在海外主推8款車型、形成8大核心市場、組建8大海外生產基地及實現海外銷售20萬輛的目標。
楊世春進一步解釋說,推出的8款車型中4款為乘用車,分別是自主品牌長安奔奔、長安杰勛,長安CV8志翔和長安CM8:8大核心市場分別為南非、敘利亞、阿爾及利亞、哥倫比亞、委內瑞拉、俄羅斯、烏克蘭和墨西哥:8大海外生產基地分別為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埃及、阿根廷、越南、伊朗、烏克蘭和馬來西亞。
楊世春介紹,長安海外擴張前期的主要方式是技術輸出,以后也會考慮采取合資的方式。他還透露:“在伊朗設立生產線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工作將是設立合資銷售公司。”
同時,長安已經建立起重慶,河北,江西三大出口基地,其中重慶以出口轎車、輕型載重車為主,河北以出口微型車為主,江西以出口SUV、皮卡為主。
“到2010年,長安自主品牌汽車產銷量將占整個集團總產銷量的60%,而海外出口將占到自主品牌汽車銷量的20%以上。”楊世春表示。
(李佳楊、宋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