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珍
摘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倡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尊重學生,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
關鍵詞:情感 平等 尊重
在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的今天,班主任應把情感因素融入班級管理中,常傾聽學生的呼聲、了解學生的情緒、關心學生的冷暖。班主任只有和學生實現“零距離”的思想交流,才能察實情、聽真言、辦實事,才能讓學生產生歸屬感,從而形成一股強大的班級疑聚力。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和教書育人過程中,應多關注學生的生活和精神層面,把愛播撒進每位學生的心田。
一、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原則
要讓學生感到教師是班集體的一員,與學生是平等的。例如,班規的制定,應由學生參與、班主任把關,然后全班學生舉手表決,形成制度就要嚴格執行。執行時,人人都是裁決者,即使犯錯誤也甘心受罰并力爭少犯。這樣,可在無形中增強學生的自覺性和集體榮譽感。
二、尊重學生,樹立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做一位智慧型教師
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心態,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走進學生內心,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教師要想感化學生,必須經常親之、近之。筆者一有時間就深入學生宿舍,了解學生學習、生活和家庭情況,從而逐漸深入學生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想法。此外,還應多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增進師生間的了解。例如,我班一學生平時不愛學習,紀律渙散。一次,與外班學生因小事發生爭執,影響了班級榮譽。筆者和全班學生幫助其認識錯誤,并向那位學生賠禮道歉。當筆者要求與其家長聯系以便共同管理時,該生懇求筆者不要告訴家長,并表示絕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為尊重學生,筆者沒有通知其家長。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筆者發現該生發生了很大變化,上課不再遲到、睡覺,學習努力、性格開朗,積極參加班級各項活動。教師尊重學生的看法和意見,維護他們的尊嚴,寬容對待每位學生,可獲得他們的信賴。尊重學生,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
為情感交流創造特定情境,在這種情境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又如,我班一學生比較內向、自卑,不善言辭。在一次主題班會上,該生在老師鼓勵下積極撰寫了關于自強、自尊的發言稿并在全班學生面前朗讀,得到很好的鍛煉。之后,該生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學習更加努力,成績名列前茅。這使筆者深深感到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必須以尊重為基礎。教師只有對學生施之以愛,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才愿聽其言、遵其囑,自覺、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教師關心、愛護學生,會叩響學生心靈深處的琴弦,激發他們力爭上游的決心和意志。班主任感情投資越多、對學生越尊重,越能深入學生的心靈;相反,師生關系冷漠、心理隔閡嚴重,學生不僅不會接受教育,而且會對教師的說教產生“耐藥性”。只有真正尊重、熱愛學生,教育才是有效的。
“如果你把學生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學生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里。”只有尊重、善待和理解每一位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支持與尊重。
三、耐心幫助和善待每一位后進生
不偏袒優生、也不漠視差生,這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則。例如,我班一學生開學初表現不錯,但幾周后屢次違反紀律,如上課遲到、睡覺,穿奇裝異服等。筆者認為該生犯錯誤的根源是沒有養成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學習成績較差,喪失了學習動力。于是,筆者幫助其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明確學習目標,并讓學習好的學生提供一些寶貴的學習經驗和方法。在師生的幫助下,該生學習成績逐步提高,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他將主要精力運用到創造性學習中,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在筆者的鼓勵下,該生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班主任要以寬廣的胸懷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后進生。心平氣和地說服教育、耐心引導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在學校,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也是學生最容易親近的人。尊重學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開展班級工作便會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對學生嚴要求和寬容都是出于共同的教育目的,二者并不矛盾。總之,尊重學生,會讓學生更加信任班主任。
參考文獻:
【1】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修養P25
【2】E環境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專題研修
【3】心理學張厚粲南開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浙江省永嘉縣碧蓮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