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國民間流行的“光棍節”,單身男女們在這一天通過聚會、吃油條等各種方式紀念自己的單身狀態。實際上,“光棍節”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翻版,韓國民間將每年的4月14日定為“黑色情人節”,那些在2月14日和3月14日沒送出或得到禮物的“光棍們”在這一天一起吃炸醬面,彼此安慰;澳大利亞的單身組織在今年9月17日召集了首次“全國單身日”,鼓勵單身男女勇敢追求真愛;英美等國的“光棍節”則有很多版本。對于在中國民間認知度越來越高的“光棍節”,專家認為,與城市中的“剩女”一樣,農村中的留守單身男性也應該被關注,這是一種人性關懷,與個人身份無關。
韓國:“黑色情人節”吃炸醬面
在韓國,每個月的14日都是情人節,包括“日記情人節”互相贈送日記本,“接吻情人節”要互相親吻、“電影情人節”一起看電影等等,其中的4月14日被稱作黑色情人節,最接近中國的“光棍節”。這是2月14日情人節這天沒有從女友那里收到禮物,而3月14日“白色情人節”也沒有從男友那里得到禮物的單身貴族們度過的日子,所以叫“黑色情人節”。據說,“黑色情人節”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韓國節日,單身男女這一天會結伴去吃黑乎乎的炸醬面。但是,4月14日這天吃炸醬面的韓國人同樣很多,但并非一定是單身。有人說,只有年紀大到一定程度,并且急于結婚的人,才會結伙去吃面。當然,大家共聚一堂,彼此鼓勵、加油打氣,化寂寞為力量,倒也熱熱鬧鬧十分開懷,借此消除形單影只的落寞感。
11月11日因為有四個“1”被稱為中國民間的“光棍節”,但是在韓國,這一天被稱作棒棒櫓節。棒棒櫓是用面和巧克力做的一根一根細長的零食,和“1”字差不多,可以送給喜歡或是尊敬的人。一個韓國大學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記憶中從小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這樣送棒棒櫓和收棒棒櫓了。據悉,棒棒櫓節始于1996年的釜山和嶺南地區,當時這些地方的女中學生們相互送棒棒櫓作為禮物,意思是像棒棒櫓一樣保持苗條的身材。
澳大利亞:舉辦全國單身日
澳大利亞是少有的將“光棍節”上升到全國節日的國家。今年的8月24日,澳大利亞單身組織“是的,我單身”創建者宣布在今年的9月17日在墨爾本召集第一次“全國單身日”活動,借此“鼓勵澳大利亞的單身人士開展新的社交網絡,組織參與屬于自己的單身活動,鼓足勇氣和喜歡的人交往,而不是畏畏縮縮”。該集會還發放了單身人士專屬的徽章,作為單身貴族的標志。
英美:版本不同口號相同
英美等國對“光棍節”的定義比較復雜。在美國,根據最大的單身聯盟組織“單身日”的定義,10月1日就是美國的“光棍節”,這是因為他們發現很多癡男怨女都是在這一天選擇結束自己的婚姻,重回單身的。“單身日”組織在其官方網站上稱,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調查,全美有9600萬單身人士,這個數字遠超過已經結婚的人,約占美國15歲以上人口總數的43%。“單身日”的口號就是:“以過情人節為恥,做回自己吧!”但是也有人說“光棍節”是2月14號情人節前后兩天,表達對情人節的“鄙視”。而11月11日因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的日子,在美國是“退伍老兵紀念日”,在英聯邦等許多國家是“國殤日”。
此外,根據美國廣播公司的報道,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美國的“全國單身周”。在這周,已經結婚的人要給尚未結婚的單身朋友們贈送賀卡。據稱,這一節日1984年興起于美國俄亥俄州,但是也有媒體和民眾認為,這純粹是賀卡商家為了商業利益捏造出的節日。
在英國,單身男女們一直努力想把“光棍節”上升到“全國單身節”。就在去年,有200名英國人聯名倡議政府將每年8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定為“全國單身節”,因為在8月份,英國的公共假期最多,在一個月里有兩天。另外由于眾人皆知的英國天氣糟糕的原因,8月是難得見到的艷陽天氣。因此倡議者們更愿意選擇在這個月度過自己的特殊假日。
住在東倫敦的單身男孩邁克就選擇在8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和同是單身的朋友們去酒吧喝酒聊天,興奮之余也會與舞伴跳上一曲。邁克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前幾年,我總是在那一天獨自喝酒,但是現在我已經加入了社交網站的單身俱樂部組織,認識了很多同樣單身的朋友,每次我們都通過網絡進行溝通,約好時間地點在酒吧門口見面。過去覺得自己有些孤單,現在覺得完全不同了。”
專家:“光棍們”不用擔憂
中國的光棍節上世紀90年代起源于南京部分高校,是單身大學生用于自嘲的節日,但是近年來隨著城市中“剩女”的大量涌現,這一節日的認知度逐漸升高。近來,中國網絡上不斷出現“買外國老婆”的報道,留守農村的大齡男青年群體逐漸受到關注。
社會學專家羅靜1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城市中的大齡女青年一樣,農村中的留守單身男性也應該被關注,這是一種人性關懷,與個人身份無關。“找不到另一半”的問題在近幾年尤為突出,但是不用特別擔憂。羅靜說:“中國男女比例存在地區差異。比如,云貴川地區的女性較多,東北等北方地區的男性多,這其實就是一種均衡。另外,婚嫁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現在80歲的人都可以找30歲的人,因此選擇相對而言更加自由了。除此之外,國際間的流動也是解決男女比例失衡的好辦法,跨國婚姻也可以考慮。”
羅靜認為,從自然學的角度看,男女比例本身就不是絕對均衡的,所以“光棍們”要保持一種平常心態。但我們也要看到,現代社會婚戀成本過高也是導致很多人找不到另一半,或者遲遲不肯結婚的因素之一。同時,“光棍節”知名度的提升和商家的運作不無關系,這對單身男女尋找異性伴侶幫助不大。▲
本報駐韓國、英國特約記者 詹德斌 紀雙城 本報記者 杜天琦
“剩女”多居都市 “剩男”留守農村
環球時報20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