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全蓬
為確保學校食堂學生集體用餐衛生與安全,進一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監督辦法》等法律、法規,抓實做好“平安校園”建設,切實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積極防控學校食物中毒事件和腸道傳染病的發生, 2007年,三門縣衛生監督所組織衛生監督人員,對全縣108所中、小學校及幼兒園食堂衛生狀況進行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調查對象為三門縣中、小學及幼兒園食堂,共計108所學校食堂。
1.2 方法
自制三門縣學校食堂衛生狀況調查表及三門縣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基本情況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許可證持證情況、從業人員健康培訓、食堂選址衛生、功能間布局流程、建筑材料衛生、室內環境衛生、食堂衛生設施、食品儲藏衛生、建立臺賬制度、加工過程衛生、從業人員基本情況等。采用現場檢查、詢問和填寫登記調查表的方式。依據《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GB14934—1994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為評價標準判定結果。
2 結果
2.1 學校食堂衛生狀況
全縣108所學校食堂辦理食品衛生許可證的有68所,辦證率為62.6%。其中縣級、鄉鎮級學校食堂36所,持證率達到100.0%;村級小學、幼兒園食堂72所,持證率較低,僅為44.4%。全縣食堂持有效許可證為62所,持有效許可證合格率為57.4%,另外6所因法人代表、加工場所等變更未及時換證為無效許可證。餐具衛生設施調查108所學校,有消毒設施并正常消毒的有78所(72.2%),有保潔設施并正常使用的有70所(64.6%)。抽樣監測20所餐具消毒效果,共檢測餐具120件,其中合格79件,餐具消毒抽檢合格率為65.6%。調查顯示,全縣學校食堂衛生狀況普遍存在衛生設施嚴重不足、布局流程不合理、環境衛生存在臟、亂、差等現象,見表1。

2.2 從業人員基本情況
全縣108所學校食堂共有42 312人就餐,其中從業人員680人,服務比例為1∶62。從業人員參加健康體檢及食品衛生知識培訓、食堂從業人員來源、文化程度、上崗操作穿戴工作衣帽、食品衛生知識知曉等情況見表2。

3 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三門縣學校食堂衛生狀況令人擔憂,特別是農村學校及幼兒園食堂存在衛生問題尤其嚴重,持證率僅為44.4%。學校食堂在設計、竣工時未經衛生部門審驗,又由于資金投入不足,造成選址不符合衛生要求,功能間布局流程不合理及加工場所面積不夠,未配備必要的衛生設施。有的學校食堂負責人員對食堂衛生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衛生法制意識薄弱,從業人員素質低下,衛生習慣差,食品衛生知識知曉率僅為55.7%。從業人員在食物存放、餐具消毒、食品加工操作過程中未按食品衛生要求進行,食品儲藏衛生合格率為52.8%,上崗穿戴工作衣帽僅占26.8%,極易造成交叉污染。另外在調查中還發現一些學校將學校食堂租給私人承包經營,而一些私人承包商衛生意識薄弱,容易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使學校食堂飯菜質量很難達到合理營養,價格又高,造成部分學生不愿在學校食堂就餐,而去校外的飲食攤點購買,留下了極大的衛生安全隱患。
建議:① 教育部門必須加強自身管理。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加強學校食堂自身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衛生制度和崗位責任制,加大學校食堂資金投入,促使學校食堂的建筑布局、衛生設施符合衛生標準,對具有一定規模的學校食堂積極開展“五常法”管理。同時加強從業人員及學生食品衛生知識宣教,教育學生不要向無證攤販購買食品,杜絕學校食堂私人承包,避免給學生的飲食安全留下隱患。② 衛生部門必須強化衛生監管。衛生監督部門必須加強學校食堂衛生監督力度,突出重點,加強預防性審查,加大對農村學校及幼兒園食堂的衛生監管。衛生監督人員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衛生知識培訓,強化從業人員的法制觀念和衛生意識,促進學校食堂能夠守法經營。衛生監督部門同時還要努力探索建立學校食堂衛生長效監管機制,嚴防學校食物中毒事件及腸道傳染病的發生,確?!捌桨残@”建設飲食衛生與安全,切實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
(收稿日期:200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