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禮厚 歐國儒
一、 以課題研究為載體,確保校本教研工作全面開展
首先,我們在確定研究課題后,以課題研究為中心,圍繞課題研究確定教研課題,積極上好“五課”(即新調入教師的匯報課,青年教師的教學比武課,初級教師的優(yōu)質課,高級教師的示范課,探討解決問題的視導課),評好“五課”。例如語文教研組在2003年上期承擔了“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課題,無論是平時的推門課(隨堂課)還是校級公開課,教師們都圍繞這個課題來上課,其內容都與創(chuàng)新寫作有關,大家互聽互評,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水平,又深入開展了課題研究,還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其次,由教科室組織教師將課題研究中的經(jīng)驗體會寫成論文。因為是實驗教師的親身體會,所以寫出來的文章都比較有份量,很實用,同時也為課題研究積累了第一手資料。每學期還要舉辦一次全校性教育隨筆交流會,將比較優(yōu)秀的研究成果刊發(fā)在??缎乱唤淘贰飞稀?/p>
其三,組織教學軟件的開發(fā)。教科室每學期組織一次全校性的青年教師教書育人風采競賽活動,活動含賽課、說課、教學故事演講等內容。凡參賽者都要制作多媒體課件,所制作的課件必須是課題研究或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這樣既實現(xiàn)了學校資源共享,又推動了學校教研工作不斷向前發(fā)展。
其四,圍繞課題研究在校內進行教育理論、教學思想的研討。學校不定期舉行教育科學研究講座,定期刊發(fā)《新一教苑》和學生個性化作文專輯《苗苗》。至今,《新一教苑》已編輯出版7期,《苗苗》已編輯出版8期。兩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其五,落實師徒合同制度,采取集體備課、一幫一結對子的辦法,使新調入的年輕教師在老教師的帶領下盡快熟悉和適應我校的課題研究工作。我們堅持每月二次的集體備課活動雷打不動。每期開學初,由教科室召開一次全校性的教研工作會議,由各教研組長和年級備課組長認真填好集體備課分工表,確定好每月兩次的集體備課課題以及備課主持人。每次活動后,學校給予通報,對活動搞得成功的備課組進行表揚。
二、 加強課題研究,推進校本教研向縱深發(fā)展
課題研究是校本教研的高級形式,沒有課題研究,學校的校本教研很難有質的飛躍。加強課題研究,提升教研水準,是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不斷追求的目標。
雖然我校的課題研究起步較晚,但是我們非常關注教育教學的熱點問題,并不斷啟動校本教研的新課題進行專題研究。近年來,我校按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先后承擔了《竹專題學習網(wǎng)站建設與應用研究》、《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節(jié)奏》、《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研究》、《“新三好”評價體系研究》、《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節(jié)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國家級、省級研究課題。課題研究使我校教研教改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三 、研以致用,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開展校本教研,提出課題研究,其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因此,我校開展校本教研特別注重這方面的效果。例如我們在2003年上期和2005年上期,精心選擇了“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課題和“小學低年級學生說話、寫話個性化研究”課題。課題實施后,大幅度地提升了作文教學質量,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在第九屆小作家杯全國小學生新作文大賽中,我校有14位教師榮獲國家級寫作指導金獎,有90篇學生作文獲國家級重要獎項,其中一等獎28篇,二等獎33篇,三等獎14篇,優(yōu)秀獎15篇。在2007年全縣中小學生現(xiàn)場作文競賽中,我校有4名學生獲現(xiàn)場作文競賽一等獎。
幾年來,學校以課題研究為載體,有效開展校本教研工作,多項科研課題在國家、省、市立項,至今已有好幾個課題通過驗收結題。其中《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小學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經(jīng)中央教科所專家組評審鑒定結題,成果榮獲國家級一等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下語文課堂教學節(jié)奏的優(yōu)化研究》課題獲省級評比一等獎;《<竹>專題學習網(wǎng)站的建設與應用研究》課題也已結題并榮獲省級三等獎。教師撰寫的教研論文在各級刊物上發(fā)表或獲獎的達450篇,獲市、縣、校級以上優(yōu)質課獎62 節(jié)次。僅2003年5月-2008年8月就有100來項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獲得了省級以上獎?!睹缑纭房镒鳛槲倚W生個性化作文研究成果,在中央教科所 “中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發(fā)展研究”總課題組2004——2005年度實驗校實踐成果評比中被評為優(yōu)秀成果。
我們深深感到,作為一所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學校,不能停滯不前,要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不斷地把握歷史未來的進程。抓校本教研是學??沙掷m(xù)發(fā)展和科學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確保學?!皩嶒炐浴薄ⅰ笆痉缎浴钡脑搭^活水。
我校5年來的校本教研活動證明,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保證新課程實驗向縱深發(fā)展的有效策略。校本教研在我校已經(jīng)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無論教師、學生還是學校,都煥發(fā)出勃勃生機。但在開展校本教研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困惑,如教師負擔過重;教研隊伍缺乏新鮮血液 ;實驗經(jīng)費缺乏 ;專業(yè)引領不夠等問題成為制約校本教研的瓶頸,影響著校本教研的發(fā)展。值得我們及同行們長期不懈的努力研究和探索。
(責任編輯:賈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