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紅
作文評語是作文教學過程的延續,是師生交流心靈,切磋水平的重要陣地。一條精彩的評語,對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對于優秀習作來說,是一種錦上添花式的鼓勵,能激起作者更上一層樓的強烈欲望;對差等習作來說,是循循的誘導,是幽默風趣的激勵,是善意真誠的勸訓。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重要特征。”在作文教學領域,如何具體貫徹人文精神,給廣大教師提出了一個不輕松的課題。而在作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不能忽略了評語這重要的一環。在給學生寫評語時,我們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規律,堅持以下一些原則:
一、 量體裁衣,不要統一著裝
宋朝詩人葉紹翁有一句詩:“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詩人獨具匠心,抓住一枝紅杏來寫滿園春色,以少勝多,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作為語文教師,就應該折下這“一枝紅杏”加以欣賞與點評,若將滿園紅杏逐一賞析。一則費事,二則徒勞無益,學生的習作中有的就如出墻紅杏,很有特色。但有的就如滿園紅杏普普通通。面對這些參差不齊的學生習作,教師的評語也應該出現相應的層次性。
對于語文基本功好,上進心強的學生,宜采用直接性的方式予以批評鼓勵。如:“讀了你的文章,我很欣慰。”“你寫得挺棒,但敘述事情的經過時,應該注意人物的語言、神態以及心理描寫。”對于基本功差,缺乏獨立精神的學生,可采用間接的方式予以批評鼓勵。如:“我已明顯感到你的進步了,如果你能養成作后修改的習慣,你一定是最優秀的。”“假如這里能具體地寫出……就能更好地表現……不信,你試試看。”這類評語就頗受學生歡迎。
二、搜尋亮點,不要一棒打死
學生的每次習作都經過了用心去寫的過程,為了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教者應在學生習作的字里行間細心捕捉美詞佳句,可采用顯眼的紅筆圈起來,亦可寫上“Ok”“1Good”之類簡短的欣賞性眉批。點滴的光點在不經意間得到了呵護,定會揚起他們寫作的興趣之帆。教師在批改作文時,還應該關注他們細微的進步。對于學生而言,指出他們的十個實實在在的錯誤,還不如挑出一個微小的長處更有價值。例如:“你這次知道分成兩段寫,有進步。”“雖然作文內容少了點,但題目還是很有意思的。”
作文評語上的一小段話,讓學生感到了成功,嘗到了巨大的歡樂。有了一次次的成功,就會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有了強烈的欲望,必然產生更深層次的寫作行為,評語這條寫作鏈使得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斷提高,語文教師也就能跳出學生不喜歡作文,畏懼作文的誤區。
三、突出重點,多一點針對性
“語句通順,層次分明,但語言欠生動,中心欠突出……”這樣空洞的程式化的評語屢見不鮮,這都是無助于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評語應該根據寫作訓練目標,有所側重地寫,不宜面面俱到。如果求其全面,會使學生不得要領。教師在評改時要抓住學生習作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評點,注意將即定的寫作意圖作為點評的焦點和靶子,有的放矢。例如:在寫人的作文中,只要作者寫出了人物的部分特征,就應該給以肯定;在選材作文中,就應該把選材的典型性作為評價的重點,而不要過多在意作者在語言、結構上的不足。
四、多管齊下,不要千篇一律
漢語言文學的內涵博大高深,表現形式也是精彩紛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具備基本的文字駕奴功夫以外,還應該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展現語言文字的張力。為此教師應經常變換評價方式來喚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有時可采用學生中流行的卡通像、小動物圖案來標示作文成績,增加生動性,豐富表現力;有時可丑話笑著說,用幽默、委婉的口氣指出學生的不足,讓他在你善意的勸說中明白你的苦心,在輕松的心情下修改,也許事半功倍;有時也可用:“我很喜歡讀你這篇作文。”“這是你最好的一篇。”等語言評價……不同的方式,既能恰如其分地評定學生的成績,也容易被他們所喜歡和接受。
總之,寫好作文評語是一門學問,要做到和善而不傷自尊,平等而不盛氣凌人,中肯而不虛偽,與學生溝通,打開彼此心扉,用心去感悟學生。每個語文教師都應該慎重對待,對一株幼苗,澆一瓢清水,可使其茁壯成長,若澆一瓢燙水,那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責任編輯:謝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