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英
多媒體課件是多媒體教學的一個核心組成要素。與傳統教學相比,多媒體課件可以整合圖形、聲音、動畫等多種元素,為學習者創建良好的學習情境,還可以提供圖文并茂的人機交互方式,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利用多媒體課件展開的教與學主要通過視覺與聽覺兩種途徑進行,其中視覺類信息仍占主導地位。多媒體課件是為一定的學習目標服務的,如果把多媒體課件的視覺信息傳達研究定性為運用視覺原理來描述、解釋、解決多媒體課件中的視覺信息傳達問題,那么其研究視野里所看到的視覺信息傳達現象將是零散的,也很容易產生傳達目標上的偏差。為了使得傳達效果達到最優化,有必要對多媒體課件的視覺信息傳達做專門的研究,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了多媒體課件視覺信息傳達的操作策略。
一、本能水平的多媒體課件視覺信息傳達策略
本能水平設計的基本原理來自人類本能,在人們之間和文化之間是一致的。如果你根據這些原理設計,那么你的設計永遠是吸引人的,即使有些簡單。一般來說,本能水平的多媒體課件視覺信息傳達設計除了要符合色彩、文本、圖片、動畫等基本視覺信息表達元素的視覺規律之外,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1.以人的視覺習慣為基礎進行設計
人們在閱讀圖片、文字、視頻時,視覺總有一種自然的流動習慣決定著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再看什么。視覺流程的形成是由人類的視覺特性所決定的,因為人眼晶體結構的生理構造只能產生一個焦點,而不能同時把視線停留在兩處或兩處以上的地方。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一個平面上,上半部讓人輕松和自在,下半部則讓人穩定和壓抑。同樣,平面的左半部讓人輕松和自在,右半部讓人穩定和壓抑。這樣,平面的上部和中上部被稱為“最佳視域”。人們閱讀材料時習慣按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瀏覽者的眼睛首先看到的是頁面的左上角,然后逐漸往下看。根據這一習慣,設計時可以把重要信息放在頁面的左上角或頁面頂部,然后按重要性依次放置其他內容。同時,在屏幕色彩的選擇上,應盡量選擇柔和的顏色,避免出現過分強烈刺激的顏色引起人的視覺疲勞與厭煩情緒。
2.注意保持頁面的簡潔與有序
多媒體教學中由于視聽信息呈現數量較以往課本呈現信息量有大幅增加,認知負荷也相應增加。研究表明,同一時間里呈現過多的信息會產生對信息的混淆并對學習者增加額外地認知負荷。當學習者的認知加工能力不能滿足加工要求,出現認知超負荷現象,就難以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因此,多媒體課件的屏幕設計一定要注意保持簡潔有序。
3.注意視覺信息表達方式的多樣與統一
多樣統一是合理構圖的基本條件,多樣避免了單調,統一則避免了雜亂。在多媒體課件的視覺信息設計中,如果只有文字(或者只有圖片),則整個頁面會顯得單調而乏味;如果把文字、圖像、視頻等多種視覺信息元素進行合理組合,頁面就會顯得多樣而生動;同時,如果圖文的排列按照一種標準的柵格分割,版面就會顯得統一。
此外,心理學研究表明,通過視覺記憶,識記成效為70%;通過聽覺記憶,識記成效為60%;通過視聽覺結合記憶,識記成效為86.3%。 邁耶也認為,學生學習語詞和畫面組成的呈現比學習只有語詞的呈現效果要好。多媒體課件的視覺信息傳達策略研究并不排斥聽覺元素的合理應用。
二、行為水平的多媒體課件視覺信息傳達策略
行為水平的多媒體課件視覺信息傳達策略更多的是從“有用性”方面對多媒體課件設計進行思考。在多媒體課件中,精彩的動畫和視頻的確可以吸引學習者的目光,但是如果僅僅停留于此,并不能達到促進學習者學習的目的。因此,多媒體課件的視覺信息傳達除了考慮其外觀視覺因素以外,還應具備一定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有證據表明——實用性與美觀性之間密切相關,人們往往會認為“美觀的物品更好用”。
1.科學導航,引導正確操作
多媒體課件可以集成多元化的視覺信息表達元素,也可以承載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果缺少科學導航,學習者很容易在琳瑯滿目的信息世界里產生迷航。設計一個好的導航,就是要用最少的動作,最短的等待來引導用戶到達特定的目的地。人性化的導航設計對于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導航設計包括制作導航和操作導航。制作導航在于制作過程的邏輯構建,由于課件及其流程涉及分支較多,可以借用整體思維和導航圖標來實施有效導航策略;而操作導航在于界面設計的形象化和高度的非線性特點,能夠讓操作者一目了然地找到操作按鈕或者其他操作提示。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的是多媒體課件的視覺化操作性導航。
完成正確操作的前提是操作者理解其操作或熟記各操作步驟。所謂的理解并不是掌握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原理和創造過程,而是理解對課件進行操作會產生何種結果。大多數課件的導航系統都采用菜單式或按鈕式交互設置導航,菜單和按鈕的標題(或形狀)使導航目標比較直接、明確,方便操作者快速找到并進入學習內容,并能從任何一處返回到入口處。
例如,我們可以使用“小喇叭”形狀的圖標按鈕來表示聲音控制開關,用電影膠片形狀的圖標按鈕來表示可以在這里觀看活動圖像和視頻片斷等。學習者根據以往的視覺經驗,很容易達成對圖標所起作用的理解。
菜單技術在計算機軟件設計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他給軟件的使用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在課件中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菜單從形態上劃分,菜單式導航可以分為靜態與動態兩種。靜態導航菜單一般按照特定的規則進行排列,有利于學習者的快速識別與內容進入。動態導航菜單在靜態菜單的基礎上加入了豐富的動態效果,使多媒體課件的頁面更為生動,有利于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如在圖1中,菜單的初始狀態如同卷起來的書軸,用鼠標在快速菜單上進行點擊以后,書軸很自然的舒展開來,產生了很好的視覺效果。
2.及時反饋,促進有效交互
反饋主要是指能夠向用戶提供信息,使用戶知道某一操作是否已經完成,以及操作所產生的結果能否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過程中產生及時準確的反饋信息,這是實現多媒體課件的視覺信息傳達雙方的有效交互的關鍵。我們可以在學習者完成一項操作以后,通過快捷按鈕進行單項反饋,也可以在學習者完成一系列操作以后,給出總結性反饋。
Golas等人對如何增加多媒體程序的交互性提出了五條指導原則,這對于多媒體課件同樣適用。
(1)每3至4屏或者大約每分鐘要提供一次交互的機會。
(2)可以將大塊內容分解為小部分,再在反饋的基礎上利用問題進行重建,對每一部分要進行及時回顧與總結。
(3)在不中斷教學流程的基礎上要多提問。當提出一個問題的時候,不要立即呈現相關內容。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學習者可以根據已學知識進行回答的,要注意引導學生應用已學知識進行思考,而不是記憶和重復答案。
(4)注意在教學中使用反問來引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思考,這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也可以作為畫面之間的自然過渡。
(5)在設計的時候,應該注意讓學生通過積極探索來發現問題,而不是簡單地以線性方式直接提供信息。
三、反思水平的多媒體課件視覺信息傳達策略
讓我們先來看兩幅優秀的反思水平的視覺信息傳達設計作品,圖2所示。圖2是1980年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海報,主體圖案簡潔大方,五條平行線象征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也體現了莫斯科的城市建筑風格。如果觀者對“奧運五環”、“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以及莫斯科的城市建筑缺乏了解,就難以正確解讀海報所要傳達的視覺信息,從而了解傳達的真正意義的。圖3整個構圖似一組拉鏈的形態,拉鏈的聯合很容易使受眾感受到設計者的用意,即通過2008奧運會,中國將世界聯合起來,實現溝通。顯然,如果觀者以前沒有見過拉鏈,缺少解讀視覺信息所需要的視覺經驗,是難以達到預期的傳達效果的。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多媒體課件中體現反思水平的視覺信息傳達呢?
1.走近觀者,體現情感性
在愉悅心境下輕松快樂的人們會更富創造性。而研究也證明,情感事件有利于記憶,我們一生中記憶最深的一定是刻骨銘心的情感事件。多媒體課件除了滿足學習者的學習內容需求,還應該注意滿足學習者追求輕松、幽默和愉悅的情感需求。
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中,也可以通過靈活創意體現情感性。比如在圖4中,該課件的內容是關于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美術第四冊第五課——《溫暖的陽光》。設計者在課件中展示了各種各樣充滿想象力的太陽造型,這些可愛的圖案成為使孩子們親近的視覺元素,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使學習者在使用課件的過程中感受到輕松和愉悅。
2.聯系生活,體現創意性
如圖3所示的拉鏈造型海報就是聯系生活,展現創意的一個范例。正是基于生活中的視覺經驗,觀者才會對海報中的拉鏈這一形態產生聯想,設計者也才能在此基礎上順利實現意義的傳達。
我們對視覺信息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帶入認知過程的既有經驗,這些經驗可能基于所受的教育、社會生活的方式等。當我們認知事物時,既有經驗深刻地塑造著我們看到的圖像。因此,學習者的視覺經驗對多媒體課件的視覺信息傳達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多媒體課件的視覺信息傳達設計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聯系實際生活,尋找能與學習者過去的記憶產生共鳴的元素,以達成多媒體課件的視覺信息傳達所期望的某種意義訴求。
3.關注文化,體現差異性
眾所周知,文化具有極強的地域性,不同民族、國家、地區乃至家庭,都有著不同的文化價值觀。文化的差異使某一文化語境下的文本根本無法得到異質文化語境下的關注和理解。
對于相同的顏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認知感受上會存在較大的差異。例如,中國人認為棕黑色代表“低廉”,而美國人卻認為棕黑色代表"高貴、精密";韓國人認為紅色的食品是“可口的”,而日本人則認為黃色代表著“味道好”。 雖然視覺認知過程大同小異,結果卻很不相同。
多媒體課件的視覺信息傳達過程不僅是一個傳遞視覺信息的過程,也是學習者對呈現的視覺信息進行創造性的理解與把握,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在多媒體課件的視覺信息傳達設計過程中,設計者除了要了解學習者的目標需求以外,還應對當地獨有的文化特征進行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到這一點,才能使在多媒體課件中呈現的視覺信息得到觀者的認同。在圖5中,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者重點呈示了一張極富中國古典特色的剪紙圖,獨特的造型與特有的“中國紅”讓觀者感受到了濃濃的“中國”氣息。這種文化上的共鳴不僅強調了多媒體課件的“中國剪紙”這一主題,而且拉近了人與物之間的距離,為實現良好的視覺信息傳達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楊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