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晉
教育是一個廣泛復雜的系統工程,現代素質教育更要求根據孩子自身特點和不同的成長背景因材施教,要求家長和教師能及時溝通并修正對孩子的教育。學習的延伸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也有很大部分是由孩子的父母及其他家長完成的。實際上,家庭應該是最重要的教育場所,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對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作了全面、深刻的闡述,其中也指出:“學校、家庭和社會要互相溝通,積極配合,共同開創素質教育工作的新局面。”這在全社會號召關心和保護青少年的成長,提倡把家長和其他有識之士納入學校合作伙伴范圍之內,從而形成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和諧共育的局面。積極構建“家校互動教育平臺”,促進學校教育的實施者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交往,信息反饋,優勢互補,達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間的相互協調,給孩子的成長創造最佳輔助環境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探索和實踐的課題之一。
“家校互動教育平臺”的搭建既要適合中國國情,又要運用當前先進的信息技術將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與無線通信技術融合成一體,實現家庭與學校的互動、快捷、實時溝通的教育網絡信息平臺。在該平臺下,可以通過手機短信互動查詢的方式,有效解決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幫助孩子健康成長;也可以通過“家校互動平臺網站”實現家校信息互動,能做到校務點播查詢;自動反饋學生到(離)校信息到家長的手機、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考勤情況、考試成績、每周和期末評語、學校的動態和臨時通知自動發送給家長;家長也可以通過“家校互動平臺網站”的留言板,向學校和班主任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既可以幫助教師和家長及時解決孩子任何時刻出現的問題,又可以讓教師和家長共同分享孩子身上隨時出現的亮點所帶來的喜悅,使孩子少走彎路,健康成長。它充分調動社會教育資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架起學校、家庭之間實時、快捷、有效溝通的橋梁,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和諧共育的局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筆者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搭建符合自己學校實際情況的“家校互動平臺”,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1.以“家校互動”為前提,用ASP網頁制作語言搭建動態交互式網站,充分體現交互性、針對性,凸顯其作為“家校互動教育平臺”的作用。網站開辟了“教育動態”“教子有方”“與師同行”“健康顧問”“親子活動”“課外娛樂”“問題解答”等欄目。
2.嘗試使用電信運營商面向中小學推出的電信增值業務——“家校直通車”。通過該項業務的使用,學校與家長之間能迅速、便捷地溝通信息,共同營造學生健康的成長環境,滿足學校、老師與家長相互交流、全方位溝通的需要。
先進信息化平臺的開發與使用,對實施家校互動教育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一、為家長減負
現代家庭的家長時刻都處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之中,事業占用了太多的精力和時間,繁忙的家務和教育子女又占用了他們絕大部分的業余時間,每天例行的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是必修的課程。做家長實在是太累,據估計家長每天接送的時間都在一至一個半小時以上,個別甚至達到兩個小時,而且每天接送既不利于孩子的獨立成長,也較大地影響著家長的工作。在“家校互動教育平臺”下,家長能隨時掌握孩子的在校表現,這其中包括成績、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德育狀況、學校通知等內容,及時親近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情況;能及時向老師反饋孩子在家庭和社區中的表現;家長能及時與老師溝通,能掌握現代教育改革動態、要求;能學習到最新的家教理論與方法,不斷提高家教水平。因此,“家校互動教育平臺”既為學生家長減負,又能讓家長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通過實時、在線的信息交換與溝通,不斷了解、關注孩子的成長動態。
二、解決了家校互聯的難題
對于學校方面來看,一直無法擺脫陳舊的教育管理模式,尤其是與家長之間的聯系,除了每學期的家長會以外,相互之間很少有更多的機會溝通,從而產生了教育脫節的現象,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家校互動教育平臺”能運用快捷,安全,方便,實用的技術手段,實現學校發布各類信息,開展家長調查,通報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有針對性和個性化);家長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學校的日程安排和日程變動安排,能知道自己孩子是否按時到校、按時放學,向學校和班主任提供合理化建議,學校和家長能及時地得到相互的反饋情況等功能,無疑能極大地緩解家長的勞累和擔心、方便學校和家庭配合管理好孩子。
三、為教育的實施者減負
目前,學校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模式一般是通過家長會、電話聯系、家訪等,然而一位班主任管理數十名學生,畢竟會力不從心或照顧不周,老師和家長溝通不及時,甚至許多教育理念沒辦法向家長滲透、許多教育和活動計劃無法正常實施。“家校互動教育平臺”利用現代通信方式建起一座空中彩橋,為家長和老師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交流方式。
1.信息通知及時到位,及時匯報班隊活動情況。
平時老師通過學生交代家長事情,總是有部分學生健忘,使得很容易的一件事情拖拖拉拉。但是,使用家校通之后,班上一次收錢只有兩個同學忘記,并且,他們看到全部都交費了,很慚愧,下午就把錢拿來了。而班隊活動的開展由于有家校通的傳遞,從開始到活動總結,始終與家長相惜,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幫助家長有效指導孩子學習。
有的孩子自覺性不高,雖然老師總是把作業寫在黑板上,可他總是不抄不記,回到家就撒謊,說沒有作業,日復一日不寫作業,學習成績可想而知。當家長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時,往往已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了,甚至孩子已經養成不寫作業的不良習慣。使用家校通之后,有效地杜絕了這種現象。另外,很多家長不是不想幫助孩子學習,而是不知道怎么幫助孩子學習,也不知道學習的重點是在哪里,應該注意什么。通過家校通,我每天都及時向家長匯報學習進度,重點,難點,注意事項。如學習《識字2》的生字時,我就提醒家長:“彈鋼琴”的“琴” 和《找春天》這篇課文中“圍繞”的“繞”容易多一點,檢查孩子作業注意這一點。你還別說,很多家長都沒注意到這樣的細節,現在就根據提示,馬上就可以看出孩子的錯誤。第二天的生字正確率大大提高。
3.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教育子女要有正確的方式,有的家長對孩子也很關心,可是,缺少正確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在課堂上說一兩句話,學習成績稍不如別人,母親就常常嘮叨沒完,還強制規定孩子的學習時間,不讓他有玩的時間,使他十分反感。或者是孩子做完了作業,家長又再布置一次作業給孩子,對孩子進行題海戰術。這樣的做法是有害無益的。我在家校通的使用過程中也注意向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如“培養孩子主動學習十法”,指導家長使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爸爸如何能唱好家教主角”,指導當爸爸的不要總把“家教”之事推給妻子,認為教育子女是女人的事,從而對孩子或是不聞不問,或是簡單粗暴、缺乏耐心。
總之,有了“家校教育互動平臺”,相當于“家訪天天有,家長會每天開。”這是筆者最深觸的體會。“家校教育互動平臺”是連接家庭、學校、教育部門、社會的空中彩橋,是社會教育的新渠道;體現全社會、全方位、多層次、隨時隨地關愛學生的新理念。筆者期望通過“家校教育互動平臺”建立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互動教育模式,達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間的相互協調,營造出社會、學校與家庭合作、共育人才的新氣象。
(責任編輯:楊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