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麗萍
〔關鍵詞〕 小組合作學習;誤區;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2.4〔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1(A)—0021—01
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已被眾多教師接納并廣泛運用,并在課改實踐中得以廣泛開展。但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中存在著重形式、缺實效的現象。本文擬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誤區及應采取的有效對策等方面進行一些探討。
一、 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主要誤區
1. 教師沒有真正領會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目前教師普遍采用的一種辦法是利用小組的形式開展合作學習。即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坐在一起,布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總結一下學習內容。其實合作學習不是簡單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而是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逐漸形成一種合作學習的精神和意識。
2. 教師缺乏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是總體設計師,又是主要組織者。然而,在實踐過程中有不少教師在操作中缺乏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如有的教師經常采取隨機分組的方法,很少考慮每個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等個體差異的均衡搭配;有的教師片面追求形式,沒有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和討論時間,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學習的狀態,教師就要求結束。
3. 教師的評價沒有走出選拔甄別的誤區。教師是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的主要指導者。但我們在實踐中常常看到,教師評價只著眼于小組整體,沒有關注學生個體反應。評價的只是合作學習小組中的個別成員,也就是極少數學生,使得這種評價又成了選拔甄別的方式,而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少數學生能夠獲得鼓勵,體驗成功的快樂,大多數學生都成為失敗者。
二、增強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的對策
1. 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學習小組的組建是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組建學習小組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分組進行認真研究和設計,一般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由4~6人組成;分組時不僅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而且在構成上要求小組成員在性別、個性特征、才能傾向、學習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異,以便學習時發揮各自的特長和優勢。
2. 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和責任分工。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責任分工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要素。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各成員應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因為責任到人才能使小組成員全員參與,并且明白各自應該承擔的任務,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務,使合作學習有序、有效地進行。這就要求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分工協作,幫助小組其他成員共同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3. 培養小組成員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技能。培養小組成員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技能是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重點。合作學習是一種集體行為,需要每個成員具有團隊意識和合作技能。即小組成員之間必須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經常進行溝通;小組成員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所在小組中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妥善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建立起一種融洽、友愛的伙伴關系。這種技能包括互相信任、團結互助的意識和技能,主動表達自己見解的意識和技能,善于討論的意識和技能,尊重別人發言的意識和技能,以友好方式對待爭議的意識和技能。
4. 建立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合理的評價機制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定期評價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檢查小組功能發揮的程度,讓他們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合作學習的優勢。(2)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參與程度、團結合作、完成任務、學習效果等指標評價各組學習的效果,讓學生認識到只有每個成員的共同參與才是合作學習所要實現的目標。(3)教師進一步反思自己的引導、調控和組織能力,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團隊合作,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組織形式的優勢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