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體楠
加強團員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共青團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高校團組織應如何發揮教育、引導和團結大學生的優勢做好自身的工作,周口師范學院團組織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傮w指導思想是:堅持“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團建基礎工程,堅持團的建設和團的活力“雙輪驅動”,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以“五帶”為重點,堅持“黨建帶團建”,把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共青團工作的首位
周口師范學院堅持“黨建帶團建”主要是通過帶思想作風建設、帶組織建設、帶隊伍建設、帶制度建設、帶工作發展等五帶工作,有效地發揮了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2008年被評為“河南省黨建帶團建先進單位”。
1.帶思想作風建設,確保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堅持不懈地對團員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確引導,始終是共青團組織的首要政治任務。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學校團委以班級團支部和理論學習型學生社團為依托,開展了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舉辦了學習十七大精神報告會、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我與祖國共奮進”主題教育活動、學習洪戰輝系列活動、紅色經典影片回放等,不定期邀請有關領導、專家學者、青年創業典型作形勢政策報告、專題講座、成才報告,使廣大團員青年了解國情,認識社會,明確肩負的使命,堅定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吸引廣大團員青年積極向黨組織靠近,確保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2006年至今,已舉辦業余黨校7期、業余團校3期,近千名團員通過“推優”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2.帶組織建設,鞏固和健全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基層組織
面對出現的新情況,學校團委按照多種模式、多重覆蓋的思路,通過在學生公寓、學生社團中建立團支部或團小組,讓每個團員都既能參加班級團支部的活動,也能參加公寓樓層團支部、社團團支部的活動,使學生團員的隸屬關系由單一向多重轉變,延伸共青團的組織觸角,盡可能擴大團組織覆蓋面,全面推動基層團組織建設。在團支部中廣泛開展“五四紅旗團支部”爭創活動,使團的基層組織更具示范性。通過先進典型示范群體的表率作用,提高全校團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3.帶隊伍建設,優化團干部隊伍,建立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網絡
學校定期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充實團干部隊伍,堅持黨建與團建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考核,積極選派團干外出學習,目前已有20多人次參加了河南省團干培訓班和其他專項培訓,極大地調動了團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了團干部的業務素質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學校成立了大學生骨干培養領導小組,制訂了培養計劃,組建了一支有深厚學術造詣的專家學者、有黨務工作經驗的專兼職教師在內的教師隊伍。通過舉辦業余團校、開辦學生干部論壇、評選大學生自強之星、引導大學生骨干廣泛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等,學校幫助大學生骨干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初步形成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網絡。
4.帶制度建設,健全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學校團委嚴格執行《中國共青團團章》規定,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明確規定把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納入制度建設,團員在團的代表大會、團員大會、老團員重溫入團誓詞儀式、團員離團儀式及團組織舉辦的各類活動上,一律佩戴團徽,唱國歌、團歌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的建立,培養了團員的組織觀念、思想觀念和集體意識,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性。
5.帶工作發展,把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各種特色活動中,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學校團委圍繞大學生思想實際需求,通過實施校園文化活動系統工程,積極為團員青年解難題、辦實事、做好事,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各項活動之中。
實施“素質工程”,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科技創新活動,對于促使廣大青年學生陶冶情操,推進校風、學風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近年來,學校團委始終堅持開展每兩周一次的“周末文化廣場”精品活動,設計開展的“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活動月”、“學生社團科技文化藝術節”、校園歌手大賽、校園舞蹈大賽、校園主持人大賽、“挑戰杯”大學生科技學術競賽等,都深受學生的喜愛和歡迎,成為大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有效載體。在河南省第一、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學校獲省級優秀組織獎;在河南省第十一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中,學校獲省級優秀組織獎。多年來,學校以“服務社會需求、促進學生成才”為宗旨,廣泛組織開展了文化支教、科技支農、環境保護、法律援助、文藝演出、政策宣講、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2008年暑期,學校赴四川災區支教培訓服務團一行9人在四川江油市楓順鄉小學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志愿服務,開展了教學、培訓活動,組織了“喜迎奧運,共建家園”趣味運動會,深入山區農戶調研,以實際行動實踐了抗震救災精神,受到了災區群眾的好評,團省委也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贊揚,學校被評為全國和全省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實施“陽光工程”,做好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工作。學校團委積極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幫助學生選擇項目、尋找資金支持,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和“志愿服務貧困縣計劃”為契機,廣泛宣傳,積極倡導新的就業理念,鼓勵畢業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學校每年都有數十名畢業生到西部和省內貧困縣去志愿服務,每年都有1000多名畢業生到省內外基層單位工作。
實施“溫暖工程”,服務于貧困學生。學校團委聯合團市委、市希望工程辦公室及學校其他部門,每年對一部分貧困學生給予資助,還成立了“愛心超市”幫扶經濟困難學生。
二、堅持“黨建帶團建”,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見成效的體會
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校團委深入分析大學生思想狀況,圍繞學校中心工作,發揮團組織服務、聯系、團結、教育青年的優勢,利用多種途徑和形式,加強對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團員青年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學習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相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相統一,堅持理論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相統一。
抓好載體,鞏固和健全團的基層組織。進一步健全校、院(系)、班三級團組織,對“黨建帶團建”工作成效顯著的黨團組織,樹立典型,推廣先進經驗,把解決基層團建的空白點和薄弱環節作為工作的重點和突破口。
突出重點,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加大對優秀青年團干部的培養、選拔力度,配齊配強各級團干部隊伍。積極拓寬團干部的選拔渠道,通過公選、競爭上崗等多種方式,切實把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選拔到團的工作崗位上來。
完善程序,進一步加強“推優”工作。認真執行發展學生黨員經過團組織“推優”的規定,通過規范程序、健全機制,切實提高“推優”工作質量,使“推優”成為發展學生黨員的主渠道。
加強指導,不斷創新團的活動載體。引導團組織積極探索活動的新領域、新內容、新形式,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在服務大局與服務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機結合中推進團的各項工作。針對學校學生社團快速發展的實際,加強學生社團的制度建設,對理論社團、文學社團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促進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齊抓共管,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進一步明確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和任務,加大督察力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責任的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形成良好互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注:本文系2008年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新時期共青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2008FJY014)階段性成果,被評為2008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成果。
(作者系周口師范學院團委書記)
責編:一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