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翔
一直都認為人應該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因此大學4年里,我對學習一絲不茍,多次獲得獎學金、助學金,并高分通過英語四級、六級考試。同時,我還積極參與學生會工作,并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喜歡融入社會,喜歡有所奉獻。4年的大學生活,我從晚會主持人到晚會導演,從一名普通的拉拉隊隊員到儀仗隊總策劃,從一名青年志愿者到學院學生黨團活動的組織者,我在服務同學的過程中也成就了自己。最令我難忘的是2007年河南省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那次活動,我作為組織者和策劃者,先后帶領同學們開展了“上網路上老人不孤獨”“小香蕉大環保”“行為藝術演繹毒品危害”等9項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先后被光明網、《河南日報》、《鄭州日報》、《大河報》、鄭州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200多次,我們還開拓了鄭州市禁毒支隊、鄭州市青少年宮等多家社會實踐基地,在社會上取得了良好的反響,其中“重走長征路”和“上網路上老人不孤獨”兩項活動的組織團隊還被評為省級優秀團隊。
除了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外,我還積極參與“挑戰杯”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且從中受益頗多。進入大三之后,如何讓更多的同學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引起了我這個院學生會主席的深思。2007年秋,在學院的支持下,我在整合社團和學生會資源的基礎上改組了紅狐工作室,使之成為大學生共同創新創業的機構,即河南工業大學IT創新創業中心的前身。此后一年多的時間里,越來越多的同學在這個平臺上發揮自己的才能,組建自己的團隊,在學習之余得到鍛煉,讓自己的大學生活更加充實。眼下,這個中心已經因能讓更多的同學融入社會、融入實踐而人氣很旺,深受同學們的歡迎。在即將告別母校時,作為這個機構的“元老”,我內心的滿足可想而知。
4年的大學生活讓我從一個涉世未深的小男孩成長為一名有理想、有抱負、有一定社會閱歷的有志青年,可以說,是母校塑造和發展了我。忘不了,就是在母校,我一次次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站在領獎臺上感受活動成功的喜悅;忘不了,就是在母校,我獲得了“河南省優秀學生干部”“河南省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忘不了,就是在母校,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今天,我即將離開母校奔赴工作崗位。我深知,是母校給我提供的良好平臺讓我能有如此多的收獲,我將懷揣著對母校的感恩、對社會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待融入社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價值。
(作者系河南工業大學信息學院電信專業2009屆畢業生)
責編:一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