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東
如果不太嚴格地說,我也算是一個老輔導員了,從事這份工作已經7年多時間,剛剛通過學校公選干部的機會,調到校團委工作。我對輔導員工作始終是飽含熱情的,回首和學生在一起的這些年,感覺很充實,也很幸福。細細想來,這種充實和幸福似乎和我的晉升、工資待遇的關系并不大,令我記憶猶新的都是和學生們在一起經歷的事,讓我感動的都是學生們成長的故事。生活和工作已經密不可分,過程和結果已經不清楚哪個更重要,也不知道是學生們應感謝我多一些,還是我應感謝學生們更多一些。這種心和心貼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經歷和成長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感動,幸福滿滿的感覺油然而生。
我是放棄了選調生的機會才留校當輔導員的。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就有一個十分簡單而強烈的想法:干一輩子輔導員!現在想起來似乎有些幼稚可笑,但是當時確實有滿腔的熱情,覺得這份影響人的工作值得自己當事業去做。那時,我在辦公桌玻璃板下面壓了一張紙片,上面寫著:“30年后,你住什么樣的房子,開什么樣的車子,賺多少票子……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因為你,他們的人生將變得更美好,世界也因此變得更美好!”
我個人的發展應該說是比較順利的,還曾經是學校里最年輕的副處級干部。在我看來,升職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量的積累過程中應該說大家的條件都是一樣的,我只是在關鍵時刻抓住了機會。自己之所以過得還比較充實,還有升職的機會,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我熱愛輔導員這個職業。投資家羅杰斯給女兒寫了一封信,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并且教誨女兒“做你熱愛的事”,他在信中提到“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人,他們不是在‘上班,而是每天迫不及待睜開眼睛,趕快去享受工作的樂趣”。試問,如果每個輔導員都能如此享受并投入地工作,怎么會沒有成績?即便沒有,也只是時間問題。當你不再把做輔導員當成謀生手段而是熱愛的事業時,幸福感已經在內心生根發芽,最終必將開花結果。說到這里我特別想提一個建議:招聘輔導員的第一標準不應該是學歷或能力,而應該是職業熱情。我親眼看到一些學校選拔的學歷、能力均出眾的輔導員,他們只是把輔導員作為進入高校專業教師隊伍的跳板,事實上,他們往往在輔導員崗位上表現平平,內心沖突不斷,經歷著等待與煎熬,重要的是還耽誤了一批學生。二是因為我找到了與輔導員工作結合的專業方向。當我熱情投入工作的時候,便有興趣去研究工作中出現的難題,選擇心理學作為我的主攻專業方向,這既遵從了我內心的感受也契合了工作的需要,雖然沒有任何心理學理論基礎,但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和工作相促進,進步依然是突飛猛進。最主要的是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工作經驗的積累,那種長期從事煩瑣的輔導員工作的倦怠感被專業學習和實踐的充實感所沖淡甚至替代,內心從煩躁中解脫出來,感覺越來越淡定,幸福便滋潤著你的生活,就連被同事挑撥、失去升職的機會等事情都變得可以平靜接受。
輔導員工作是崇高的事業,個人價值的實現是緊緊融合其中的,但愿每個輔導員都能把工作當成享受生活的方式和平臺,成為自由自在的幸福的輔導員。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