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王室傳記作家克里斯托弗·威爾遜11月22日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文章,披露了英國王室內部斗爭的一段秘聞。文章稱,二戰結束后,溫莎公爵曾試圖重返英國,排除伊麗莎白公主的繼承權,再度君臨英國。
“不愛江山愛美人”
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駕崩,王儲威爾士親王繼承王位,即愛德華八世。然而,新國王登基不到一年,就提出要與辛普森夫人(一個兩度離婚的美國女人)結婚,引起軒然大波。最終,愛德華八世下詔退位,與辛普森夫人結婚。媒體紛紛以“不愛江山愛美人”為題報道這一爆炸性新聞。然而,在這一事件背后,一直有猜測認為,這與愛德華八世以及辛普森夫人跟納粹的藕斷絲連有關。
1937年10月,溫莎公爵(愛德華八世退位后的新爵位)夫婦不顧英國政府反對,前往德國會見希特勒,令英國政府更為吃驚的是,這位前英王竟然堂而皇之地在希特勒面前行納粹禮。當然,希特勒也將溫莎公爵視為“戰友”,希特勒曾表示:“如果他(溫莎公爵)沒有退位,一切都將變得不同,他的退位對我們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
1940年,德國制定了一個“威利計劃”,打算在登陸英國后將溫莎公爵扶上英王寶座。英國情報部門及時察覺了這一陰謀,于是丘吉爾打發溫莎公爵到巴哈馬任總督。在他途經美國時,“敏感的”羅斯福總統特別要求FBI對其盯梢。
戰后,英王喬治六世的病情給溫莎公爵提供了一次千載難逢的“復出”機會。根據威爾遜披露的相關資料,1946年春,喬治六世的健康狀況出現了問題。隨著喬治六世病情的惡化,一些英國宮廷侍臣和資深政客開始偷偷摸摸地討論“代理王朝”的可能性。要知道,在1949年最為危急的時期,溫莎公爵的侄女、英國王位繼承人伊麗莎白也只有23歲。
不少人對伊麗莎白繼承王位存有嚴重偏見,認為她太年輕,容易受“蒙巴頓的影響”。伊麗莎白公主1947年同希臘的菲利普王子結婚,菲利普在結婚前宣誓放棄希臘王位的繼承權,并將姓氏改為蒙巴頓——菲利普舅父路易斯·蒙巴頓的姓氏。蒙巴頓伯爵是一個相當自負的人,他認為他的侄子同英國女王的婚姻將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決定性事件——溫莎王朝可能變為蒙巴頓王朝。
這些令英國王室中的傳統主義者極為擔憂,也讓在法國流亡的溫莎公爵夫婦有了一個野心勃勃的回國攝政進而控制大權的計劃。溫莎公爵這一策劃的第一份書面證據是一份用打印紙寫給親信肯尼斯·德庫西的信,信上標注的日期是1946年3月19日,署名“愛德華”,信中遮遮掩掩地提到他們有叛逆性質的秘密談話。溫莎公爵在信中說,“關于我們在巴黎討論的那個話題,目前形勢很有利,我有5成勝算”。
但是,英國王室遲遲沒有邀請溫莎公爵回國,這時,著名的公爵夫人開始焦慮起來。1946年7月,她在給德庫西的秘信中說:“毫無疑問,我們必須該做些什么了——也許一場雷電交加的暴風雨能使空氣變得清新。無論如何,我不能袖手旁觀看著溫莎公爵錯過這一機會。”
差點顛覆英國歷史
轉眼間到了1949年春季,喬治六世的病情更為惡化,溫莎公爵的密謀活動也達到了高潮。德庫西在給溫莎公爵夫人的信中說,境況不佳的喬治六世已經無法正常處理國事,“國王身邊的人正獲得越來越大的權力。我可以非常確定地告訴你,倫敦已經在討論攝政問題,很快就會指定一名攝政者”。
德庫西認為,溫莎公爵重返英國的時機到了。由于沒有其他的人選,關鍵是要把伊麗莎白排除出局,至少是在目前情況下排除出局,而溫莎公爵則應在合適的時刻出場,這樣王室中的傳統主義者就會同意他來攝政。
德庫西建議立即買一處莊園,公爵本人多在實驗農場上花些時間,借以吸引注意。而且這處房產還應離倫敦足夠近,方便人們開車來吃飯,客人名單則應進行最認真的推敲……溫莎公爵夫婦對此深表贊同。退位13年以來,公爵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在私人圈子內訴說英國仍然需要他,現在機會終于來了,在倫敦附近買莊園不會給別人把柄,但一旦英國發生憲政危機,需要他的人很快能獲得他的“幫助”。這確實是溫莎公爵重塑他在歷史中地位的難得機遇,但是,他還是失敗了。正當他們緊鑼密鼓地籌備進一步行動時,喬治六世奇跡般地暫時恢復了。
喬治六世又活了3年,丘吉爾稱之為“與死神同行”,但喬治六世的暫時恢復意義非凡。1951年,丘吉爾重掌政權。1952年2月,喬治六世病逝,伊麗莎白繼承王位。次年6月,英國舉行女王加冕大典。而一直對溫莎公爵存有“戒心”的丘吉爾,則建議前者不要出席加冕儀式,以免掀起風波。遭受英國政府鉗制的溫莎公爵只好通過電視直播觀看這一盛典,他也徹底失去了重返英國執政的機會。▲
劉 德
前所未有的良機
環球時報20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