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杜鵑
教育部和財政部下發《關于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啟動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這標志著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將邁上新的臺階。從計劃的實施到現在,我國一共舉辦了2006、2007、2008三年的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與難得的經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師培訓的外部條件不足
除了教師自身的因素外,中職教師培訓還需要許多外部條件支持,如培訓經費,工學矛盾的解決,培訓激勵機制的建立,以及有關技能培訓的硬件配套設施等。但從調查來看,這些外部條件尚不能滿足中職教師培訓的需要。
(1)學校和管理部門對教師培訓經費的投入一直不足,由于種種原因,作為地方興辦的中職院校,并沒有被地方列入教育預算中,更不用說教師的培訓經費了。國家級培訓和省級培訓的經費遲遲不到位;有的基地甚至前一年的培訓經費還沒拿到;有的學員還拿不到自己墊付的培訓經費。目前培訓報到率低除了某些客觀原因外,大部分是經費原因。
(2)由于地方政府對中職教育重視不夠,沒有建立健全培訓的法規、政策、制度及有效的激勵措施和約束機制,導致教師對培訓沒有熱情或消極對待,降低了培訓的效率。
(3)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建設還沒有跟上中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步伐,這些基地大都依托普通高校設立,受師資力量、教學設施、教學設備的限制,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很難滿足中職教師多專業的培訓需求,因此必須加強國家級和各省級中職教師師資培訓基地建設,以滿足中職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二、地方教育部門對培訓人員的情況審核不嚴
國家級的中職教師培訓,是針對真正的骨干教師的培訓,對象是已經達到一定層次的教師。而中職教師參加培訓必須由學校選派,地方教育部審核。但是通過培訓來看,問題很多。
(1)培訓學員基礎參差不齊,制定教學培訓方案難度較大。這一問題的形式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學員的選派問題,有些中職學校認識不到所選派的學員專業較差,專業不對口,換崗多,培訓基地需為這些學員花很大精力,且效果不好。
(2)學員選派不合理,差異性大,培訓效率低。全國培訓,學員差異是必然存在的。各基地向個性化培訓努力是應該肯定的方向。但是,個性與共性應適當平衡,否則會降低培訓效率。因此,各教育主管部門在組織過程中應盡可能把轉行培訓排除在骨干教師培訓之外。關于改行來進行培訓這樣的情況,雖所占比例不大,但仍有一定的數量,給培訓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建議要按照教育部規定的標準進行嚴格審核,一些學校確實要增開新專業、教授新內容的,其培訓可以安排在省級培訓中進行解決,因為省級培訓時間較短,所在地區概括面比較大。
(3)學員資格審查不嚴,參培教師基礎、水平參差不齊。選派的教師要盡量符合標準,基地反映選派的學員有相當一部分不符合教育部文件的要求。很多真正的骨干教師由于任務繁重離不開崗位,學校就派了一些非骨干、轉行的教師或行政管理人員來應付培訓學習。
在2007年度對全國47個培訓基地的問卷中,學員問題居基地所有問題之最,占問題總數的29.67%。
三、提升職業資格困難重重
國家級中職教師培訓想讓參培的老師能提高一級職業資格,想法是好的,但是通過實踐看來,困難很多。職業資格證書的辦理是一個嚴肅、規范的過程,申報、考核、評審、審核等程序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導致培訓學員不可能在結業的同時就能拿到職業資格證書,這樣,培訓的真正目的大打折扣。在2007年度對全國47個培訓基地的問卷調查中,共有42個基地填報了本年度培訓學員數,計7671人;有32個基地填報了學員取得“高一級職業或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的學員數,計2689人,學員獲取高一級職業資格或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的比例為35.05%。
學校考證,特別是職業資格證培訓,時間短,內容多。如果要都提高一級,難度很大,甚至達不到。資格證的取得強調企業培訓非常重要,強調技術訓練非常必要。要因專業而異,達到主管專業、主管部門的認可,不能降低標準,最重要的是實事求是。教師達到什么水平,能提高多少,就按照提高的程度設計他可能獲得的資格證書。
四、企業實踐難
去企業實踐是中職教師培訓的一項重要的指標,也是中職教師的需求所在。但是根據訪談,發現去企業實踐很難,而且效果不理想。
(1)企業實踐要注意理解企業文化與掌握這一技能的平衡。根據目前的狀況,強調、強化這一技能是正確的。同樣應該注意到,中等職業教育教師對企業文化的理解是薄弱環節。實驗實踐要指導學員注重和了解與專業有關的不同類型的企業,要了解企業的生產過程、智能要求的關鍵點以及職業工作的規范要求等。
(2)要認真落實培訓方案大綱,花力量去尋求一些專業對口、管理科學、發展良好的實踐企業單位,一般得有5到6個實習基地,并隨時調整,但現實操作中難度較大。要讓我們的學員都實習、上崗操作有一定的困難。要達到高標準的企業實踐還需進一步努力。
(3)不少基地反映組織學員到企業實踐困難。相應的實踐活動大多不是通過組織關系安排,而是通過私人關系尋求機會。
(4)有些專業的教師到企業實踐實際上是不可能甚至很難實現的,或者是去了之后僅僅停留在表面。如果簡單地按照要求,1/2參培學員要到企業實踐,很多時候只能是做表面文章,浪費時間。
在2007年度對全國47個培訓基地的問卷調查中,企業實踐問題排在基地問題的第二位,占問題總數的19.78%。反映有如下困難:①有些專業缺乏固定、長期的實踐企業;②企業對培訓工作不積極,企業實踐大多只在見習層面,難以達到上崗、頂崗的地步,效果不理想;③企業實踐成本高、時間長,執行困難;④實訓教學給基地的教學資源增加了壓力;⑤企業實踐的安全教育和計劃性做得不夠。
五、師資培訓工作滯后,校本培訓沒有很好開展
目前中職教師素質存在很多不足,大部分教師認為教師培訓就是學歷教育,一旦達到中職院校要求的本科學歷層次,教師就沒有了參加培訓的動力;參加研究生班的學習也很難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因為在寒暑假期間,教師學習的多是教育學、心理學課程,研究生班針對職業教育的課程又很少,且多為理論課程。教師對提高實踐能力方面的培訓有很強的需求,但現在的中職師資培訓尚難滿足這種需要,這種情況在中職院校普遍存在。若這種情況繼續存在的話,大部分教師的知識和操作技能將處于“吃老本”的狀態,不能向學生介紹本學科的發展動態、前沿知識,“完成培養目標”只是一句空話。
在對湖南10多所中職學校的調查中,只有17%的教師反映參加過校本培訓。校本培訓最主要的是培訓教師的技能,提供給教師真正需要的知識,而不是從理論到理論、從講解到講解的形式化的培訓。另外,培訓的師資水平不夠高,這也是造成教師對校本培訓沒有熱情的原因之一。這可能是校本培訓還沒有真正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的個性化需要以及職業教育特色的后果,因此,要從學校發展和教師發展的角度出發,加強各種形式的中職師資培訓。
由于中職教師培訓起步較晚,目前還未全面展開,培訓的制度、政策、流程等方面還不夠完善,但可以相信,在總結經驗的同時,只要我們發現問題并逐步解決問題,就能使中職教師培訓走向成熟。
(作者單位:湖南農業大學科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