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淡寧
中圖分類號:F27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0-119-01
摘要:本文闡述了財務風險及財務風險管理有關定義,分析了財務風險的原因,提出了防范財務風險和控制財務風險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財務風險;管理;原因;防范與控制
一、財務風險的概述
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因而造成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
(一)特征:
1.客觀性。
2.全面性。
3.不確定性。
4.收益性或損失性。
5.激勵性。
(二)企業的財務活動
企業資金從貨幣資金開始,順序經過固定資金、生產儲備資金、未完工產品資金、成品資金等各種不同形態,然后又回到貨幣資金形態。貨幣資金這一運動過程,叫做資金循環;企業資金周而復始的循環,叫做資金的周轉,這便是企業的財務活動,具體包括:資金的籌集、投資、使用、收入及分配的一系列行為。
1.籌資活動管理。
2.投資活動管理,即確定投資規模、投資方向、投資組合、投資風險和收益等。
3.資金使用
4.資金分配
企業銷售產品所取得的銷售收入主要用以彌補生產耗費,按規定交納流轉稅,其余部分為企業的營業利潤。營業利潤和投資收益、其他凈收入構成企業的利潤總額。利潤總額首先要按國家規定繳納所得稅,稅后利潤要提取公積金和公益金,用于擴大積累、彌補虧損和投資用于職工集體福利設施,其余利潤作為投資收益給投資者。
上述財務活動四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構成完整的企業財務活動。
二、財務風險的形成原因
財務風險的形成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具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財務管理環境的多變性。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重要原因。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但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
2.企業管理者風險意識不足及認知的局限性。我國經濟從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時間尚短,有些企業領導者的風險意識尚不完全具備,且受認識事物的局限性所影響,同樣會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
3.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是我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企業與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
4.市場經濟運作的變幻莫測。市場經濟的運行有其特殊的規律性,由于市場環境的變化而產生風險,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是企業自身能加以控制的,如經濟周期、利率的變動、匯率的變動、通貨膨脹等。
企業要識別各種風險,對風險進行定量描述和評估,預測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損失的程度,采取積極靈活的財務管理辦法,及時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并采取適當的防范措施,就可能將風險產生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為企業創造最大的收益。
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措施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防范方法及措施有很多,但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常用防范方法及措施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方面:
1.風險避免。對一些風險過大的方案應加以回避,例如:不與不守信用的廠商進行業務往來;放棄可能明顯導致虧損的投資項目;新產品在試制階段諸多問題而果斷停止試制等。一個企業要遠離財務危機,必須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越強,企業的對外籌資能力和清償債務能力才能越強。
2.風險控制。一是控制風險因素,減少風險的發生;二是控制風險發生的頻率和降低風險損害程度。企業在建立了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后,企業對風險信號如產品積壓、質量下降、應收賬款增大、成本上升等,要根據其形成原因及過程,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對財務風險通常采用回避風險、控制風險、接受風險和分散風險等策略。
3.風險轉移。以一定代價,采取某種方式將風險損失轉嫁給他人承擔,以避免可能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甚至災難性損失。轉移一定的風險后企業所面臨的困境也會大大折扣,企業的運行軌道就會暢通,企業的經濟效益就會有所好轉,企業就會有更多的資本繼續發展。
4.風險自留。在足夠的財力和能力承受風險損失下,采取風險自擔和自保方式,自行解決風險損失。自行解決的好處是企業就會積累更多的經驗,這樣當企業面臨困境時企業就能把風險損失降為最低。
5.風險組合。在諸多風險情況下企業可將各種原因的風險進行有規劃的組合,然后再進行各個擊破,化解風險。
6.風險規避。對突發性、高風險,其損失巨大而又難以回避的風險,有意識的采取避險措施。
7.風險預防。事先從制度、文化、決策、組織和控制上,培育防御風險的能力,承擔風險和集中風險。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想完全解除財務風險是不夠現實的,但企業可以加強對財務風險的控制與管理,企業只有在控制、防范、管理等環節上做到本位一致、環環相扣,企業才能在眾多群雄中立于不敗之地,最終獲的盈利,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財務風險防范不僅可以識別企業是否存在財務危機,而且可以綜合反映企業的現狀,促使企業樹立居安思危的風險意識。因此,在各階段,企業應不斷豐富、完善財務風險防范工作,結合企業實際構建財務防范系統,從而達到有效防范和化解企業財務風險提高經濟效益的預期目的。
參考文獻:
[1]楊雄勝,陳麗花.集團公司財務管理[J].2007.1
[2]曹陽.企業財務通則解讀[M].2008.5
[3]黃錦亮,白帆.論財務風險管理的基本框架[J].財會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