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
從實體經濟的角度來看,由于去庫存化的大體結束,以及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率看起來已經擺脫了去年12月到今年年初之間所形成的底部,并進入V型復蘇的右側。
特別是最近幾個月以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正在全面恢復。這一恢復勢頭的確立,意味著在中期之內,以房地產投資為龍頭的投資增長率有望逐步回升,使中國經濟增長率的恢復和回升變得更加可以維持,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逐步推動企業部門盈利能力的回暖和改善。
同時,有越來越多的證據傾向于表明,大約從今年四季度開始,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有望結束不斷下滑的局面,并轉入正增長過程。這樣的轉折對于推動中國出口部門的回暖,對進一步支持目前看起來正在形成的經濟復蘇過程,無疑將起到十分積極的影響。
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看,我傾向于認為,如果我們也可以用一系列指標去刻畫和描述流動性的寬松或緊張程度的話,在中國實體經濟內部,流動性供應最寬松的過程很可能已經結束。
在2009年下半年乃至更長的一段時間內,流動性供應的寬松程度應該處在不斷下降和弱化的趨勢之中。中期判斷上的嚴重挑戰,在于下降和弱化過程在什么樣的背景下,會重新形成與轉入流動性短缺和緊張的狀態。
考慮到經濟增長率的變化過程,考慮到貿易、資本流動和信貸的基本增長趨勢,考慮到在中期之內可能依然明顯的產能過剩壓力,以及基本宏觀經濟政策導向,我認為至少在今年下半年,流動性轉入短缺狀態的風險和可能性應該仍然比較小。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就像過去的經驗教訓所提示我們的那樣,在這一方面,緊密的數據追蹤比任何預先的主觀判斷都更為重要。
換個角度來講,如果讓我個人用一個指數化的指標來描述流動性的松緊程度,那大概是這樣的:如果100點指數指流動性極為寬松的狀態,而0點指流動性極為緊張的狀態,那么,今年上半年流動性寬松程度很可能在90或更高的水平,而去年大多數時間里這一指標在30以下。
而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流動性的寬松程度無疑將從90的高的水平上逐步下降,但真正的挑戰,在于這一過程在什么時候以及是否會重新掉到50這樣一個強化分界線的水平之下。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考慮到基本宏觀經濟政策導向和實體經濟內部仍然存在著廣泛的產能過剩壓力,我仍然傾向于認為今年下半年這一指標掉到50之下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但這方面的風險無疑值得注意,并需要通過緊密的數據追蹤來進行確認。
從市場本身的情況來看,過去半年多的時間里,由于充沛的流動性供應的驅動以及基本面逐步回暖的支持,資本市場經歷了大幅度上漲。目前結構層面上,市場可能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高估,這一估值水平可能已經回到合理區間的上限,甚至在總體上都已經出現了輕微的高估。
盡管如此,考慮到下半年流動性供應的基本趨勢和格局,考慮到中期之內經濟在財政刺激、貨幣刺激、出口逐步恢復以及私人部門的房地產投資全面回暖等一系列因素作用下的回升和加速過程,看起來中期之內市場的基本趨勢仍然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