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凡
目前,將產品的高流動性發揮到極致的,要數銀行的無固定期限產品了。它有成為市場主流之勢。這究竟能給投資者帶來什么樣的利益?
無固定期限理財興起
近期,理財市場上再次出現了無固定期限產品。
所謂“無固定期限”,就是指理財產品發行后一直運行,沒有固定的投資期限,投資者愿意的話可以一直持有,并在規定的開放日進行申購或贖回,還可以選擇每月申購、贖回或者每季申購、贖回。
無固定期限產品多投資于國內銀行間市場信用級別較高、流動性較好的金融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高信用級別的企業債、公司債等債券,及新股申購、證券投資基金、信貸資產和銀行存款等其它工具,其風險程度較低,這些投資領域中有很多可以進行滾動投資。
無固定期限產品并不是今年的新生事物,2008年時無固定期限產品曾經參與打新股,并一度成為主流。不過,此類產品只有在新股發行時才集合資金打新股,而且只有中簽部分資金才會被鎖定,未中簽資金可立即返回給投資者。新股上市后,投資者的中簽部分本金和收益在扣除收益分成之后,會立即返還。
銀行今年遭遇了重重困難。結構理財產品虧損,零負收益導致投資者對結構性產品失去信心;債券類理財產品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一直處于較低位;基準利率的下調使得信貸產品的收益也難敵以往。結果是,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和品種逐漸進入“青黃不接”的階段。
為了吸引投資者的目光,產品“流動性”就成了銀行關注的新焦點,因此多家銀行開始嘗試增加和改變投資者申購、贖回理財產品的方式,使產品的流動性越來越高。而之前,銀行發行的短期產品,無論期限多短,大多無法像基金一樣隨時能申購與贖回,只有在到期后才能獲得收益。即使有一些投資于銀行間市場的理財產品,可以每日滾動銷售,但每只產品的期限卻非常短。無固定期限理財產品則類似于基金和活期存款,投資者的操作自由度較大。
這就是銀行無固定期限理財產品興起的背景。
無固定期限產品賣啥
近日,除了交行的“得利寶?久久添利”無固定期限產品以外, 招商銀行還發行了“日日金”和“日日盈”、 工商銀行發行“靈通快線”。他們都主打高流動性和低風險,那么它們的投資價值幾何?購買這類產品時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無固定期限產品用來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高流動性,雖然可以隨時申購和贖回,但也不是全部免費。部分銀行還對此類產品設置了認購和贖回費用,費用大概為資金的0.5%-1.5%。而且部分產品還對贖回設置了限制,比如持有沒有達到規定的期限,銀行會收取一定比例的贖回費用,費用根據持有的期限而調整,大概為1%-2%。如持有份額在1年以內,按贖回資金的2%收取;1年至2年(含)以內的,按1.5%收取;2年至5年(含)以內的,按1%收取。據悉,工行和招行的此類理財產品都沒有認購、申購、贖回費用。
從流動性來看,無固定期限理財產品可看作是同期限通知存款的替代品,收益率也相對略高,超額收益在0.1%-0.5%左右,無固定期限產品能提供的最高收益率能達到1.75%。
有些無固定期限產品的收益率均跟隨所投資幣種的當日銀行間短期利率波動,可投資的幣種不局限于人民幣,還包括美元、歐元、英鎊、港幣、澳元等。但是,預期年化收益率最好的是人民幣理財計劃。這類產品中有的收益由最低收益和浮動收益組成,較多的還是不保本浮動收益類型。如招行的“日日金”系列產品為保本浮動收益產品,而招行的“日日盈”則是一款不保本浮動收益產品。
理財師也提醒大家,這類產品投資同樣也要注意風險,比如有的產品有保本條款,但是卻附有保本的條件,如果你不按照約定的條件贖回,可能會喪失保本的功能。還有的產品從贖回到資金到賬有一定的時間差,所以對于流動性非常強的資金還是要注意一些。
無固定期限理財產品更加偏向基金化,但與公募基金相比,它在信息透明度上遜于公募基金,能夠每天公布產品凈值的銀行并不多。另外,在利率政策變化不大的情形下,收益水平波動較小,而基金由于其市場化程度高,波動性相對要大得多。
風險何在
雖然都稱為無固定期限理財產品,但流動性也有差別。招行的“日日金”和“日日盈”、工行的“靈通快線”,均適合短期有閑置資金的投資者購買,流動性較強。交行的“得利寶?久久添利”則強調長期、持續性的投資,更適合對資金需求時間把握不準的投資者,尤其是大額的閑置資金或企業流動性資金。
因此,投資者在投資無固定期限理財產品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對流動性的要求以及所選擇的產品是否能夠與這樣的要求相匹配,否則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何況無固定期限產品并不是保本、保收益的優秀產品,需求不同的投資人群更應根據自己的偏好盡量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投資者購買無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需要關注費用結構,尤其是投資方向參與打新股時,要考慮IPO節奏。如果新股發行步伐加快,資金的回轉將會較為頻繁。2008年時,無固定期限產品參與“打新股”時,業績報酬的提取標準一般是投資收益的10-20%,而且是按次收費。當時,建行的“新股隨心打”理財管理費為中簽新股凈收益的18%,招商銀行“金葵花”新股集合號也對理財收益按照18%的比例收取業績報酬, 華夏銀行“新股申購快線”的管理費則為每次新股申購收益的12%。
購買無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同時需要格外關注其附加條款,如本金保證條件、贖回條件等,以免出現對理財產品的誤解。無固定期限產品在贖回上,對于較大額的贖回,銀行有權拒絕贖回申請,這是銀行設置的自我保護條款。
購買無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必須關注理財產品資金的投向和風險程度,這是投資理財需要一直銘記的教訓。投資于債券和貨幣市場的無固定期限產品,風險較低,而涉及股票、基金的風險則較高,風險承受能力需要自己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