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佼
摘要: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受到了廣泛的關注。2006年,我國頒布的新的會計準則引入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引起了人們的爭議。本文通過實證分析探討了公允價值的引入是否增加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從而,對在我國如何有效地實施公允價值這一計量模式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公允價值 會計信息 相關性 對策
一、研究背景
2006年2月15日,國務院財政部會計司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2006),此次新準則共有38項內容,其中涉及到公允價值的準則有17項。
然而,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席卷而來的全球金融風暴,讓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一次站到了風口浪尖上,世界開始質疑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應用(特別是其在金融行業的應用),然而筆者認為公允價值僅僅是金融風暴的替罪羊,它是華爾街銀行家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和命運找尋出路的替罪羊。筆者認為不應該取消公允價值,而應該謹慎的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
二、研究問題
要實現財務報告的“決策有用”目標,會計信息必須具備一定的質量特征。FASB在SFAC2中構建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信息質量等級系統。在該系統中,FASB重點突出相關性和可靠性這兩個質量特征,而且FASB似乎更偏向于相關性。隨著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完善,相關性的質量特征在美國會計信息質量系統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委員Wallman(1996)甚至建議,把相關性作為財務信息的首要質量特征。葛家澍(2003)認為,財務會計有可能發展成為一門以研究相關性為主的新學科——財務預測,這種判斷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目前,會計理論界普遍認為歷史成本有較強的可靠性,但缺乏相關性;公允價值有較強的相關性,但可靠性不足。盡管實證研究者對“公允價值計量的信息更相關”的說法褒貶不一,但在理論界,認為公允價值具有相關性優勢的觀點始終是主流。
在反映市場對資產或負債的價值認可變化時,公允價值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在完善的市場中,市場定價反映的是所有市場參與者對資產或負債價值的期望值,這個價值指標中包含了所有影響該資產或負債。
從實證的角度來看,公允價值的相關性是指公允價值信息在解釋股票回報率差異方面的能力,如果公允價值信息的解釋能力越大,則公允價值信息的價值相關性就越高。本文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對公允價值的增量價值相關性進行研究。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假設:公允價值的使用,增強了我國會計報表的相關性。
(二)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為了比較分析《企業會計準則》改革前后我國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本文的研究樣本是從深、滬兩市的A股上市公司選取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企業會計準則》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開始執行,本文的研究期間 2007年,采用2007年年報公布數據為研究對象。
本文以滬、深兩市發行A股的上市公司為基礎樣本,通過對上市公司相關的財務數據進行整理和對比,來進行樣本篩選,選擇的標準如下:
(1)樣本公司必須是發行A股的公司,也包括A股B股都發行的公司,僅發行B股的公司不包括在內。
(2)剔除掉在2007年年報中數據缺失的樣本。
(3)從樣本中剔除掉公允價值收益等于零的公司。
(4)從樣本中剔除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的公司。
(5)由于金融行業的特殊性,本文也將銀行等金融類上市公司排除在樣本之外。
(6)為了保證研究結論不受極端值的影響,剔除每股收益在1%和99%分位數之外的觀測值。
最終得到滬市、深市共計240家上市公司,作為分析的樣本。本文數據全部來源與CSSMA數據庫,采用excel和Eviews軟件進行實證分析。
(三)研究設計
Kothair和Zimmerman建議我們在研究中既要使用價格模型,又使用收益模型來評價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因此,本文中筆者也采用價格模型和收益模型來進行檢驗。
1. 價格模型
其中 ———為公司i第t區間報告公布截至日股票的收盤價格。
——為公司i第t區間末的凈資產(每股數)。
——為公司i在2007年報中公布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調整(每股數)。
——為公司i在2007年年報中公布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調整前的凈收益(每股數)。
2. 收益模型
其中——為公司i第t區間內的凈收益(每股數)
——為公司i在2007年報中公布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調整(每股數)。
——為公司i在2007年年報中公布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調整前的凈收益(每股數)
如果上述兩個模型FVAD的系數顯著地大于0,則表明它有增量的價值相關性。
四、模型檢驗及結果分析
價格模型回歸結果
Dependent Variable: P
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 1 240
Included observations: 240
從檢驗結果可以看出,無論是價格模型還是收益模型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FVAD的系數為正,且在1%的置信區間下,顯著的異于0。這表明新會計準則中廣泛采用的公允價值能為報表數據帶來具有顯著的增量價值相關性。說明采用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后,能為財務報表的使用者提供增量的價值相關性信息。這于假設相符。
五、結論
如果伴隨某項新信息的發布,資本市場對其做出了顯著的反應(即價格發生變化或交易量發生變化),則認為該信息向市場傳遞了新的有用的信息,該信息被稱作具有價值相關性。針對這個問題,本文以2007年在滬市和深市發行A股的上市公司為基礎,進行一系列篩選后,得到340家公司作為最終樣本,以企業公布的年度報告為數據來源,運用回歸分析方法研究新準則的實施以及公允價值的引入是否具有價值相關性,得到如下結論:
本文運用利潤表中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作為公允價值的替代變量,采用變化后的價格模型來分析公允價值引入后,是否具有價值相關性。結果顯示,公允價值引入后,在歷史成本的基礎上,具有增量的價值相關性。
六、政策建議
從本文的實證結果來看,公允價值的使用顯著地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由此可見,新準則中引入公允價值并不是盲目地與國際準則趨同,而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盡管金融危機爆發使人們對公允價值的應用產生了懷疑,但是隨著在世界各地被步廣泛的應用,還是顯示出了其在某些領域替換歷史成本計量優越性和必然趨勢。任何一種計量屬性都有其缺陷,我們不應該因為金融危機的爆發而完全的否定公允價值,公允價值的應用是一種趨勢,只是我們應該更加正確的運用公允價值。 因此,筆者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希望我國的資本市場能夠更有效的反映公司價值,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首先,應當完善和健全相關的法法規制度,在堅持公允價值的信念下,不能輕易動搖,同時通過券監管、銀行監管,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公允價值人為調控利潤 。
其次,要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素質,會計職業判斷與會計人員所擁有的專業知識、職業經驗以及職業道德密切相關。經濟活動的日益復雜多變擴展了會計職業判斷的范圍,加大了職業判斷的難度。尤其是目前我國市場化程度尚不高,有的資產和負債項目并不存在活躍的交易市場,這時就需要估計其現金流量以確定其賬面價值,即利用現值法來估計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無論是貼現率的選擇還是對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均離不開對未來事項和不確定性的主觀判斷。因此,應加強業務培訓,以提高其對交易和事項的確認、計量、報告做出復雜判斷處理的能力,減少會計信息的行為性失真和對公允價值判斷的偏差。
再次,完善公允價值應用的外部市場,加強第三方監管,進一步擴大公允價值的使用范圍。由于制度約束和技術手段的缺失,公允價值在我國曾有過引入后被廢除的經驗教訓。為了防止歷史的重演,我們要在理論研究的同時,完善公允價值運用的市場條件,培育發展對公允價值可靠性驗證的第三方機構,加強審計的配套建設。
七、研究不足
首先,為了本文研究的方便,筆者只選擇了07年滬、深兩市240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能夠懸著更多的公司研究,會更具有普遍性。
其次,由于筆者的學識、能力、時間以及研究條件的限制,在模型的建立及應用過程中肯定會存在考慮不全,在數據的分析上很難完全排除偶然因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航,新會計準則下公允價值相關性的研究[D],長春市:吉林大學,2008.
[ 2]羅勝強,公允價值會計實證研究[D],廈門市:廈門大學,2007 .
[3]楊光會,由金融危機引發的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思考[J],時代經貿,2008,10 .
[4]彭南汀、王習武,論金融危機下的公允價值會計[J],會計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