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主成分析與回歸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山東經濟發展與高等教育學科結構的關系模型進行了探討。得出,山東經濟發展與高等教育學科結構的發展成正相關關系,其中對經濟貢獻較大的高教學科有理學、經濟學、教育學等。最后提出了山東高教學科結構今后發展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山東省 經濟發展 高等教育學科結構 關系
一、問題的提出
山東省是一個經濟大省、文化大省、教育大省,山東的高等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山東省自1995年至今,充分利用國家調整高等教育發展方針所提供的機遇,拉動高等教育進入了高速增長期。無論是從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數,還是從研究生的招生數上,山東的增長率都快于全國,這也為山東半島城市群的發展和騰飛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今天,伴隨各地區高校自主招生、學科調整、專業設置面向地區經濟發展的條件下,研究經濟與高等教育學科結構的關系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發點。
二、因子篩選與資料來源
綜合反映山東經濟發展與高等教育發展的指標很多,我們在篩選因子時,從定性分析入手,充分借鑒了經濟學和教育學界的有關專家、學者的建議,對收集到的大量文獻資料作了審核和審理分析。本著因子代表性好、覆蓋面大、靈敏度高、可量化等原則,我們確定了山東經濟發展的10個綜合指標,反映高等教育學科結構的8個指標。這些指標主要來自于統計年鑒、部分指標由山東省教委提供。在資料整理過程中,對原始資料中的絕對指標作了相對指標的轉化,保證了指標可信性與靈敏性。收集的資料情況如表1,2所示。
三、研究方法——主成分回歸分析法
教育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研究經濟與教育的關系問題自然適用于回歸分析[1]。但由于經濟、教育現象都是多指標系統,不可能簡單的直接使用回歸分析法,我們這里采用主成分與回歸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解決了分析多元問題遇到的困難。
四、模型的建立
根據前述的建模方法,通過SPSS統計分析軟件的上機運算,得到如下模型:
Fy=6.02+0.92×Fx1+0.07×Fx2
在此式中:
Fy——山東經濟發展綜合指數(經濟發展第一主成分),提煉了山東經濟發展十大指標信息的92%;
Fx1——山東高等教育學科結構綜合指數(第一主成分),簡稱魯高教學科結構指數,提煉了高教學科結構信息的81.2%;
Fx2——山東高等教育學科結構綜合指數(第二主成分),簡稱魯高教學科結構輔助指數,提煉了高教學科結構信息的15.5%(第一、二主成分共提煉了高教結構信息的96.7%,滿足建模要求)。
五、計算結果
通過SPSS上機計算,得到:
Fy=0.993y1+0996y2+0.993y3+0.996y4+0.995y5+0.865y6+0.913y7+0.973y8+0.982y9+0.995y10
Fy=6.02+0.92×Fx1+0.07×Fx2
Fx1=0.956x1+0.943x2+0.951x3+0.983x4+0.913x5+0.991x6+0.924x7+0.898x8
Fx2=-0.142x1+0.058x2-0.068x3+0.083x4-0.039x5+0.723x6+0.324x7-0.358x8
六、理論意義
Fy=6.02+0.92×Fx1+0.07×Fx2理論模型的意義在于:山東經濟發展綜合指數與高教學科結構指數Fx1,高教學科輔助結構指數Fx2存在正相關關系,研究時期內山東高教學科結構對經濟發展具有推動作用,二者變動規律一致。對Fx1、Fx2的模型分析看出,對山東經濟發展貢獻較大的學科依次是理學、經濟學、教育學、農學、文學、工學、醫學。山東的高等教育學科中理學、經濟學、教育學等幾大學科是推動全省經濟發展的主要學科力量。而幾大學科中工科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與其他相比有點差距,這與山東調整工業產業結構,發展工程、機械、電子信息等現代工業促進經濟發展的思路與對策還有點不符。
參考文獻:
[1]姚功祥,經濟發展與高等教育學科結構關系的模型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03,(6):197-202.
作者簡介: 王淑婧(1980--),女,漢族,山東龍口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區域與城市經濟。
基金項目:本文受山東省教育廳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基金項目資助(521-014-3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