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詹德斌 本報特約記者 陳肇祥
日本共同社12月6日援引韓國消息人士的話說,由于朝鮮沒有如約向伊朗提供一款導彈的關鍵零部件,伊朗推遲了該款導彈的試射,雙方由此發生摩擦,長達20多年的“飛毛腿聯盟”面臨考驗。韓國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朝鮮在遭到聯合國制裁后,導彈零部件生產遇到了困難,也有人認為,朝鮮是有意在導彈技術上對伊朗“留一手”,以維持對伊朗的導彈技術優勢。
“集裝箱風波”
韓國消息人士向共同社透露,雙方矛盾的起因是伊朗沒有收到某種導彈制導系統所需的電子零件,因此不得不推遲該型導彈發射。今年9月,一個朝鮮代表團訪問伊朗,就此事與伊朗協商。伊朗表示以“繼續合作”為條件向朝鮮支付導彈貨款,要求朝方盡快提供電子零件,并派技術人員參加該導彈在伊朗的試射。但朝方的解釋是電子零件已經裝在前往伊朗的澳大利亞籍貨輪的集裝箱中,但這艘貨輪在今年7月被阿聯酋海上警衛隊截獲,并依照聯合國安理會的相關決議予以沒收。伊方拒絕接受這一解釋,認為被阿聯酋沒收的10個集裝箱里,只有常規武器,沒有用于彈道導彈的零件。伊朗還抱怨朝鮮的技術人員不太合作。
據美國《原子能科學家公報》披露,糾紛涉及到的導彈可能是“舞水端”中程彈道導彈,該導彈是朝鮮根據蘇聯時期的SS-N-6潛射型導彈逆向仿制而成,估計射程在3000公里以上。而美國“導彈威脅”網站報道稱,伊朗向朝鮮提供過研制“舞水端”導彈的經費,所以朝鮮在2005年向伊朗出口了可供組裝19枚“舞水端”導彈的零件,它在伊朗國內被稱為“泥石-2”導彈。
“飛毛腿聯盟”長達20多年
朝鮮和伊朗的導彈合作被認為由來已久。美國《防務新聞》日前按照軍品銷售額,發布了2008年全球軍工企業100強排行榜,朝鮮宇航工業公司居然榜上有名,位列第94位,美國認定正是這家公司成為世界上導彈產品及技術的主要擴散者。韓國外交安保研究院教授尹德敏稱,朝鮮是國際彈道導彈市場上的“隱士賣家”,而購買朝鮮導彈最多的國家莫過于伊朗。
1985年兩伊戰爭期間,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訪問朝鮮,雙方達成第一筆近50萬美元的軍火買賣合同,伊朗還向朝鮮提供了開發彈道導彈所必需的資金和裝備,兩國形成著名的“飛毛腿聯盟”。從此之后,朝鮮便源源不斷地向伊朗供應導彈,僅在1988年的頭7個月里,朝鮮就緊急向伊朗輸送100余枚飛毛腿-B型導彈。20世紀90年代朝鮮具備導彈批量生產能力后,朝鮮與伊朗的導彈貿易更是突飛猛進。據美國《原子能科學家公報》稱,伊朗前后進口了不少于500枚朝鮮各式導彈,并進而開發出“流星-3”和“泥石-2”等導彈。
盡管朝鮮在導彈技術上超過伊朗,但伊朗并非完全依靠朝鮮,雙方在導彈、航天和核能方面是相互合作的關系。朝鮮導彈往往優先供應伊朗,在得到伊朗使用反饋和技術改進后,才開始在國內進行實戰部署。伊朗今年2月成功發射人造衛星后,朝鮮于同月24日公布了“光明星2號”人造衛星發射計劃。今年4月5日朝鮮發射衛星前后,伊朗沙希德·赫馬特工業集團正派出代表團訪問朝鮮,而該集團是伊朗導彈和衛星開發的大戶。韓國《新東亞》還報道說,朝鮮擁有伊朗尚未完成的钚處理技術,而伊朗擁有朝鮮未完成的鈾濃縮技術。
朝鮮如何向伊朗賣導彈?
對于朝伊導彈貿易,人們總有一個疑問,這兩個國家均遭受西方社會孤立,且雙方相距遙遠,它們如何進行武器交易呢?
據韓國《國民日報》披露,朝鮮武器貿易主要通過海運。朝鮮武器出口由人民武裝力量部統管,具體業務由下屬公司進行。熔星公司是朝軍方主管的最大一家對外貿易公司,現有3700噸級運輸船“大成山號”及“熔星”1、2、3號貿易運輸船,長年往返于朝鮮與伊朗之間。美國國會研究處研究員尼克什今年7月14日曾表示,朝鮮現在還“明目張膽”地通過客運航班向伊朗輸送技術人員以及導彈、導彈零件和技術圖紙等,所以制裁朝鮮的核心莫過于截斷朝鮮和伊朗之間的航空運輸。
韓國國家情報院的一份秘密資料證實,獨聯體國家正成為朝鮮武器出口的秘密渠道。美國《華盛頓郵報》12月3日還報道稱,為了擺脫國際社會的追蹤,朝鮮常常將武器偽裝成石油鉆探裝備,在中途變換船只,并通過東南亞和迪拜等自由貿易區的港口最終運到伊朗。▲
環球時報200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