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納] 愛德華·蒂爾克森
非洲市場上隨處可見來自中國的產品。非洲消費者們也已經懶于在購買前查看物品的出產地,因為他們假定商店貨架上3/5的產品都是中國制造。然而,許多中國產品也被人們視為盜版貨仿冒商品,這成為非洲大陸、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許多行業發展的一個障礙。
中國和非洲之間的貿易在大幅增長。中國目前是非洲第二大貿易伙伴,在貿易總量上中國也將很快超越美國。但中國在非洲的角色引來許多批評。盜版和廉價的消費品,像食品、家用電器、紡織品、汽車、醫藥用品、音像制品等出現在非洲市場上,也在消費者心目中投下陰影。
這種情形已經被許多企業家和當地業界利用,在媒體上表達對來自中國的盜版和廉價商品的指責。其他人則依靠消費者保護機構,由這些機構去沒收來自中國或亞洲其他地方的仿冒產品。由于大量涌進的盜版和偽劣產品影響,西部非洲的許多行業已經崩潰,尤其是紡織和醫藥行業。
面對這些情況,一些分析人士主張忽略這些挑戰,非洲國家應該在這個問題上放中國一馬。他們指出,非洲從中國的貸款、文化交流和教育項目、債務免除和其他項目中受益,這些項目沒有西方國家那樣附加的要求。但另外一些人則認為,需要采取更多行動。他們呼吁嚴格保護知識產權,確保非洲制造商不會被市場淘汰。
隨著中國和許多非洲國家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期望也在升高。一些國家希望得到更高的回報,而這在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的。
中非貿易總額在2008年超過1000億美元,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最近于埃及舉行的中非峰會上表示,中國已經開始在非洲建立6個經濟和貿易合作區,直接投資額達78億美元。
批評人士希望這些投資不僅維持非洲的經濟體發展,也幫助非洲打造團結之路,將非洲變成一個全球重視的力量,就像另一個大洲聯合組成一個統一的戰線那樣。非洲大陸的多個經濟體是零散的,因此不能從這些投資中得到利益,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
也有人認為,雙方的合作在向正確方向發展。他們指出,中國不干涉非洲國家內政的政策,這使中國成為一個更公正的合作伙伴,而不像道德說教的西方國家,后者常指責中國對資源的大量需求導致其忽視了許多非洲國家差勁的人權狀況。
那些認同當前的中非合作模式的非洲人希望每個國家都能發揮自己的潛力,并確保中國帶來的投資能進入新的贏利領域。除此之外,他們相信只有通過真正的團結,非洲大陸才能被改變。他們指出,中國應該將自己和非洲大陸看成一個整體,而不是單個的國家。
分裂的非洲沒有前途,直到非洲人和中國人都開始將這個地區看成一個整體前,雙邊的關系還仍將保持在較小的級別上。沒有哪個國家單獨的投資可以改變這塊非洲大陸。▲(作者是一名加納記者。)
環球時報200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