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甬力
市民選購針織內衣時要注意啦!近日廣東省消委會會同梅州、清遠市消委會對34款針織內衣進行了檢測。試驗樣品產自廣州、東莞、上海、汕頭、佛山、中山、浙江、福建、普寧、梅州、順德、青島等地,抽查商品涉及高、中、低檔次的針織內衣產品。經檢測,不符合標準的有12款,合格率僅為64.7%。
報道中稱,抽查的34款樣品中,有4款樣品pH值不符合相關標準。據介紹,如果紡織品中pH值過高或過低,會破壞皮膚的平衡和抵抗能力,引起皮膚過敏或誘發感染。同時,消委會還提醒消費者,盡量不要購買有涂料印花的產品。
好一個“善意”的提醒。筆者用“內衣不合格”的關鍵詞“百度”了一下,找到相關網頁約243 000篇。然而瀏覽那些“四成內衣不合格”的各類報道,無不是在“提醒消費者盡量不要購買有涂料印花的產品,注意內衣的品質”等。市民不是專家,單純地提醒他們管用嗎?
應該說,內衣是與肌膚最親近的物件,特別對于婦女和嬰兒來說,此類衣服的合格與否,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身體健康??墒袌錾暇尤挥兴某傻膬纫虏环蠘藴剩@樣的漠視豈不是拿他們的健康開玩笑。
既然有了行業標準,那么必然是經過多方專家的鑒定而形成的,應當具備一定的權威性和威懾力。對于那些擅自違規的內衣廠家,除了通報和提醒消費者之外,我們的執法部門就對他們無可奈何嗎?顯然不是。內衣的質量問題,質量監督部門豈可袖手旁觀?難道真的要劣質內衣“潛移默化”地讓嬰兒皮膚過敏、讓婦女生了嚴重的婦科疾病之后再來舉證投訴?發現了質量問題卻置若罔聞,只知道提醒消費者注意,這是監察部門的瀆職。
要知道,消費者不是專家,也沒有鑒定儀器,他們沒有辨別真假偽劣內衣的技能和職能,提醒他們注意,永遠只能是一種輔助手段。更多的是要依靠職能部門的職權,將那些不合格產品從他們的視野中清除。只有這樣,才是對市民最大的關心,也是對他們身體健康的最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