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煒 余召祥
摘 要:設計(design)存在于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是一種文化行為,也與環境密不可分。從design的語義和語源入手,探討了design在現代社會的真正涵義,闡述了設計與傳統的關系、設計與環境的關系,指出設計師們應將消費者的需求與社會責任聯系起來進行工業設計。
關鍵詞:設計;design;文化;環境
中圖分類號:G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10-0052-03
1 引 言
設計(design)在各個領域廣泛使用,它擁有多種意義。它不僅僅是一種文化性的事物,還是一種人類文明的形成和發展所不可缺少的行為。設計過程是一種人和環境的關系,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保持自己,并按照自己的意圖改變它,這就使人類與其它生物有了根本區別。如果我們將社會作為環境的一部分,那么,人的設計能力就會轉變成為巨大的能量,去控制物質水平與社會水平兩者之間的關系。使設計的新產品更環保,更符合人們的需要。
2 設計與design的涵義
時下“設計”一詞在各個領域中被廣泛地使用著,正成為現代的一個流行語。因為這個詞被應用的范圍廣,其意義也就很多,這就是所有論及設計的人都首先指出的事實。當然,之所以被廣泛應用是由于詞語本身的內涵很豐富,過分脫離本來的意義,無規定地使用必將招致混亂,因此,我們有必要再一次就設計的基本意義進行反省。
2.1 從語義和語源探討“design”的涵義
我們現在使用的“設計”,是由英語design譯過來的。在我國,“設計”的多義使用也是和design的多義使用遙相呼應的。據說design一詞早在前一個世紀就開始使用了,現在這個詞在一般人看來是奧妙無窮,正轉化為只被某個集團了解的俚語。design的語義,design這個詞本來的意義是什么?《牛津大詞典》將design的意義大致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心里計劃(a mentaplan)”的意思。這是在我們的精神中形成胚胎,并準備實現的計劃乃至設計;第二則意味著“在藝術的計劃(a plan in Art)”,特別指繪畫制作準備中的草圖類。
假如再從語源來看,則design和法語中已經廢了的ldesseing或意大利語的desegno相等,是“目標(purpose)”的意思。不過,后來又加入了藝術的意味,法語中變化拼音,將原來的“目標”即目的或計劃的意思拼為dessein(圖案),將藝術中design的意思拼為dessin(素描)。英語design作名詞使用,則具有法語的圖案和素描兩種語義。動詞的design在《牛津大詞典》中大體上指出了三個差別。一個來源于拉丁語的desingare,意味著“指示(to mark out) ”,與法語的designer相等。另外兩個來源于上述名詞的兩種含義,是建立計劃以及畫草圖的意思。
2.2 design的古典意義
由以上語義語源的說明似乎可以明白,所謂design,如果限于名詞來講,最廣泛最基本的意義是計劃乃至設計。即心懷一定的目的,并以其實現為目標而建立的方案。Design是一個最微妙的創造過程,由于它意味著達成有機的統一體,給予觀念以明確表現的行為過程,所以,自古以來就說design是天才所特有的,其原理潛藏于精神內部是不可能學的。這個意義上的design也可以變成文藝或音樂中要解決的問題,但是,適應“藝術在狹義上意味著美術”的觀念,design又特別意味著在繪畫、雕刻、建筑、工藝中視覺造型諸構成因素的配置,大約與繪畫中的構圖(composition)同義,假若只特別強調這些配置的抽象形式關系,則又意味著意匠或圖案。這就是design本來的古典意義。
2.3 design的現代意義
在現代,design又獲得了更新的定義(由于看法被擴展了)。如果用一句話來說,這個最新的限定就是以美和有用性為目標的工業計劃乃至設計。說被限定,是因為我們今天講的design,較之一般計劃或藝術設計,是被限定的以美和有用性為目標的工業中的計劃或設計。說被擴展,是因為工業的領域呈現著難以捕捉的復雜樣相。不過,這種現代設計反正是以近代工業為前提,所以說是工業設計(industrial design)的,不會有任何問題。此外,在這方面非常有趣的是:近年來在法國,作為相當于這種新意義的詞匯,常常使用esthetique industrielle,在德語中也代替Entwurf,而采用了industrielle Formgestaltung。
3 設計本土化
我們生存在一個信息傳播多元化的社會,處于“全球一體化”、“全球市場化”的時代。“設計本土化”成為設計師們自發的一種社會性責任,并代表著對傳統文化的充分認同,“設計本土化”只有置身于深厚的本土文化,才是繼承更是升華。
“設計本土化”并不是某一種風格和流派的名詞,每個人,從他出生在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就已被打上了本土的烙印,來自文學、藝術、哲學等本土文化的熏陶,形成對世界的感知和認識,本土文化浸透于設計師的價值理念、思維模式和審美趣味,因此,“設計本土化”是每一位正視自我的設計師自覺的流露。在美國,從飛機到老鼠夾子都有人收藏,在現在許多美國家庭,好像居住在17世紀,許多美國人的家具是殖民地時期的式樣,坐在古典壁爐前,心里感到很安全,為未來而工作。美國人非常喜歡殖民地時期的東西,在感情上尊重過去懷戀過去立足現實向往未來。可見,現在應該是自己的歷史,學習傳統不是表面的。懷戀過去是指對材料的質料、工藝甚至氣味的尊重,是對一種勞動的尊重,更是對一種價值的肯定。傳統是一種精神,但并不意味著要重做這些東西。
好的設計師往往不滿足今天的東西,中國歷史上火藥、印刷就是當時前衛設計,雖然當時的中國歷史沒有稱他們為英雄,但是他們的確完成了偉大的創造。
4 設計的生態理念
4.1 工業設計要考慮環境因素
設計與環境的關系,是工業時代解決“人與物”關系必須考慮內容。20世紀60年代以來,工業化的高速發展,帶來了一些不和諧的附產品:城市噪音污染、交通阻塞、垃圾堆積如山;核擴散與泄漏造成的全球氣候反常、暴雨成災、高溫酷暑;工業廢水流入江河造成的魚蝦絕跡、禾苗枯黃、人畜中毒;酸雨腐蝕造成的原始森林大片死亡……在嚴酷事實面前,人類第一次認識到:自己希望用技術手段創造的新世界,若不加以審慎管理,恰恰會成為毀滅自然、殺害自己和子孫后代的劊子手。所有這些惡果皆是設計失敗所致,是單純從技術角度考慮工業發展,置人與環境于不顧的必然結局。工業設計師應負有責任,產品設計不僅是商業盈利手段,更應有助于人類與自然的共生共榮,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這就要求把工業設計與保護環境聯系起來,在設計中考慮產品的銷毀,回收和是否污染環境等因素。這是時代對工業設計提出的新的基本要求,設計師們面臨新的挑戰。
4.2 設計師的任務與社會責任不可分割
當今世界各種事件變得越來越復雜。由此設計師應比過去更加注意觀察環境的挑戰。社會責任不能與設計師的任務分割開來看。設計策略,亦即企業的中心,是經濟、生態和技術發明的基礎。設計師和工業界必須對健康日趨增長的敏感性和消費者對環境的要求進行認真的考慮和發展。消費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認識到蘊含在產品里的生態方面的價值因素。
4.3 設計應與消費者需求相一致
以前,西方工業界認為環境是可以與生產方式和產品和諧共處的。這種判斷是錯誤的,必須得到糾正。必須防止將廉價和低質量的產品傾入市場,那樣會導致更多的垃圾。鑒于此想法,卓越的設計師應該作出應有的貢獻?,F在的設計師應該以高度的對生態的責任感取代無稽的浪費,其技術發明和高質量設計應與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相適應。而設計出來的新產品可以從不同方面折射出消費者的形象?!疤匦援a生形象”。這種根本的轉變,給予了設計師在企業未來中創造性的工作機會。設計師必須自信地抓住這一機會,并與自己的生態和社會道德達成妥協。不單純信任咨詢大的工業集團,越來越多地轉向了有創造性地、人文地和年輕地設計事務所,這是目前發展的一個佐證。
參考文獻:
[1] 道格拉斯?凱爾納等.后現代理論——批判性的質疑[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2] 伊雷特?羅戈夫.視覺文化研究.見:陶東風主編,文化研究(第3輯)[C].天津: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2.
[3] 米歇爾.圖像轉向.見:陶東風主編,文化研究(第3輯)[C].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4] 倪良康.圖像意識的現象學.見:陶東風主編,文化研究(第3輯)[C].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5] 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6] 尹定邦.圖形與意義[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7] 海德格爾,孫周興譯.林中路[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8] 李澤厚.美學三書[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9] 陳望衡.藝術設計美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10] 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85.
[11] 朝倉直巳.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
[12] 鄒偉民等.室內環境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13] 凌繼堯,徐恒醇.藝術設計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