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榮衛 鄭素云 葉衛紅 周樟炳 胡金根
摘 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國務院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林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遂昌作為林區縣,林業的基礎在林業工作站,林業工作站理應為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貢獻。為此, 筆者就遂昌縣如何發揮林業工作站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進行了調查,并提出管理對策。
關鍵詞:遂昌;林業工作站;新農村建設;對策
中圖分類號:F30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10-0057-02
1 引 言
遂昌縣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處錢塘江和甌江上游,是我國南方林區重點縣之一,全縣土地總面積254224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221332hm2,占87%,森林覆蓋率達82.3%。作為南方重點林業縣,林業始終是遂昌經濟的重要支柱。高速發展的經濟對森林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森林資源調查數據顯示,過量的采伐利用,導致了森林資源的豐富度大大降低和可利用資源的大量減少。因此,如何發揮林業工作優勢,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和保護的作用,己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2 遂昌縣林業面臨問題
2.1 資源培育任務繁重
全縣林分平均每hm2蓄積量為32.98m3,低于全國水平;林齡結構不合理,可采資源減少,全縣林分面積中,幼、中齡林占61.5%,因此,遂昌縣林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后備資源培育任務艱巨。
2.2 林地資源保護形勢嚴峻
毀林開墾、亂占林地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當前遂昌縣非法征占用林地和擅自改變林地用途的行為仍有發生,沒有得到有效制止,特別是對建房、建墳、采石、取土等征占用林地行為,涉及人多面廣、面積小等原因,造成制止不力的現象。林地資源是生態建設的基礎,保護林地刻不容緩。
2.3 源頭管理工作量增大
亂砍濫伐、偷砍盜伐的違法行為尚未完全杜絕,個別林業工作站對林木限額采伐管理不嚴格,亂砍濫伐現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對雪災木的采伐缺乏監管,林業工作站在采伐證發放、伐區調查設計等工作量顯著增加,由于基層林業工作站普遍人手少,原來的伐前設計、伐中檢查、伐后驗收的監管體系難以適應。服務的對象多了,內容廣了,服務內容產生很大變化,對林業工作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加強林業工作的措施
3.1 鞏固發展生態建設成果
(1)合理保護林地資源。嚴格征占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制度,嚴格執行林木采伐限額管理制度,確保林區社會和諧穩定。
(2)強化森林防火工作。“十一五”期間,森林防火工作要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工作方針,嚴格森林火災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加強野外火源管理,林火預警監控系統,不斷提高森林火災預防控制能力。
(3)加強生態工程建設。在嚴格保護生態公益林的同時,完成91萬畝林木限伐工作,切實保護好森林資源,為推進休閑旅游名城建設夯實基礎。
3.2 大力發展特色林業
(1)發展壯大竹產業。以“提質、增效”為重點,充分利用技術優勢,建成核心示范基地和鄉村科技示范園,帶動農民發展毛竹基地,要在保鮮、加工、包裝和銷售上下功夫,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確保竹農增產增收,提升竹產業發展。
(2)鞏固提高經濟林基地。多年來,遂昌縣為了拓展林農增收空間,堅持發展經濟林基地,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板栗、油茶、毛竹等經濟林基地。目前,全縣已發展板栗基地5.8萬畝,板栗產量達2320萬斤,產值達6960萬元,板栗已成為湖山、金竹鎮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3)積極發展速豐原料林基地。隨著產業迅猛發展及人們對生態建設的日益重視,木材原料已成為木制品生產發展的瓶頸。加快發展原料林基地,既可以實現木制品生產可持續發展,又能促進農民增收,實現產業發展與林農增收雙贏。
3.3 提升產業競爭力
(1)大力加強林業培訓和科技推廣。
以林業工作站和農林職業技術為依托,圍繞林農急需和適合林農特點的實用技術,開展鄉村兩級林業政策與科技培訓,提高林農參與林業建設與產業開發的能力,培養造就一批懂政策、會經營、有技術的新型林農和林業科技“明白人”、“示范戶”。
(2)加強林業產業化服務體系建設。
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鼓勵和支持農村發展林產品流通合作組織,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完善企業與農戶“二次分配”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3)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充分調動廣大林農發展林業的積極性。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對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促進林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要通過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逐步建立起“產權歸屬清晰、經營主體落實、責權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順暢規范、監管服務到位”的現代林業產權制度。
4 遂昌縣發展林業的對策
(1)強化源頭管理,切實發揮職能作用。履行職責,切實抓好源頭管理。嚴格執行采伐限額管理制度,對轄區內木竹加工企業建立木竹原材料收購臺帳,防止無證收購現象發生,加強林地和野生動植物管理,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及時查處林業行政案件,決不以罰代法。
(2)加大依法治林力度,嚴格依法行政,規范執法行為。要充分運用《森林法》和《森林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武器,嚴厲打擊亂砍濫伐林木、亂征亂占林地、毀林開墾和違法運輸、經營(加工)木材等各種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堅決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能以權代法、以情代法。
(3)努力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提高森林資源質量。要在森林的培育和經營中,切實做到適地適樹,良種壯苗,集約經營。同時,要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特別是林地保護和林木采伐利用管理,加大對現有森林資源的管護力度,做到該封的要堅決封住,該禁伐的要堅決禁住。
(4)堅決遏制林地逆轉和超限額采伐。要明確落實責任,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要進一步抓好林地保護和采伐限額管理各項制度的落實;要進一步抓好林地保護和采伐限額管理各項制度的落實;嚴格控制林木采伐審批關,加大采伐后“回頭看”檢查力度,杜絕超伐、濫伐林木現象發生。
(5)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林業站工作應幫助各方做好參謀,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搞好林業資產的評估,做好技術和法律咨詢服務工作,實現合理流轉,充分發揮林業工作站的自身優勢,積極引導和迅速建立林業要素市場,在森林資源評估、木竹交易、林業科技和法律服務、林業勞動培訓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推動鄉村林業的市場化經營和科學化管理,促進林農增收節支、脫貧致富奔小康,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貢獻。
參考文獻:
[1] 吳冬川.新形勢下林業工作站管理對策[J].中國林業,2006(9).
[2] 王麗榮.發揮林業建設新農村支撐作用的思考[J].麗水林業,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