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蓉
【摘 要】在當今中國,女性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也必須看到,社會是復雜的,女性要更好地融入這個社會,找到理想的職業,還有許多路要走。
【關鍵詞】女性 職業
經過漫長的掙扎和等待,婦女終于被“發現”并“解放”。好不容易,女性也能慢慢直起腰,抬起頭,邁開腳從家庭走向社會,盡管眼光中仍充滿好奇與迷茫,步履中也不免動搖和蹣跚。但,終究是開始了全新的人生之路。從此,女性不再只屬于父母、兄弟、丈夫、子女,她同時還屬于自己:“三從四德”不再是女人的名字,她們的職業也不只是“相夫教子”。“男人能做的,我們一樣能行。”喊著口號,他們向男性、向社會提出了挑戰,而面對挑戰,男人和社會的態度則逐步實現著由拒絕到接受的轉變。他們以同情的扶持的心態為女性的成長、表現創造條件,提供舞臺,諸如:讓女性和男性享有同等的受教育和培養的權利,提供多層面、多渠道的職業選擇路徑等,隨著女性的羽翼漸漸豐滿,翅膀越來越有力,她們渴望并嘗試著同男性一道飛翔,有時甚至忘記了自己原來是女性。
也許,社會也就是一個有著復雜意志和情感的人,當其看到女性正不斷強大,一面為她們欣慰,一面也難免有些惴惴。因為,女性也日益顯示出與男性爭鳳流的意氣和斗志,這無疑是對一貫以男人為中心的所謂社會平衡秩序的巨大沖擊。于是,社會和男性便在自學不自覺、有意或無意中結成營壘,為女性的成長、成才設置或多或少、或大或少的障礙。如:特設專業和工種,表面上看似乎是對女性的尊重,而實質上除表明事實存在的男女有別外,不也是對女性的某種暗示?這無疑又成為對女性嚴峻的考驗,不少女性能正視并欣然接受這種考驗,盡管有時免不了受傷,但,她們以自己的樂觀向上和頑強進取贏得了社會的同情和尊敬,贏來了自己的成功,實現了女性的超越。可惜也有一部份女性在考驗中被淘汰,或者根本就不能接受考驗,她們的“犧牲”,其緣由雖然復雜,但從主觀上講大多與她們缺乏對社會、對自身清醒的認識,要么妄自夸大,要么妄自菲薄,對于擇業難免陷入象“大姑娘選郎君”“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失敗是情理中事。我們不是常聽到有些女性求職者埋怨:“學了幾年專業找不到對口的工作,這不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嗎?”她們忘記了,人在一生中從社會學習的東西又豈止是專業?可以回饋給社會的也不能只有專業!還有一部分女性,經歷殘酷的競爭終于成為求職勝利者之后,卻不珍惜工作機會,不懂得奉獻,只知道索取,結果自己迷失、放棄了自己,這些人并不足惜。足惜的是另外一些人,她們有理想、有抱負、有實力、有和男性在職業選擇中平分天下的豪氣,但,他們忘記了自己終究是女性,忘記了男女有別,忘記了社會對職業的分工要求,等到把自己當子彈射出卻擊不中理想的目標,把自己當炮盔被砸得千瘡百孔時,才仿佛幡然醒悟:女人天生是弱者!于是乎,又有一些人把已經踏出去的腳又收了回來,回到家庭,回到了那陜小的自我世界里,把人生價值和幸福等又重新依附在男人的肩上,正所謂“夫貴妻榮”“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啊!這樣的實例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勝枚舉。早在幾年前就有引起全民關注和爭議的報道:江浙一部分名牌大學女生擇婿忙,不僅其父母勞心為女擇得金龜婿,女大學生自己也為此可免遭擇業的殘酷洗禮,又可去未來衣食之憂而欣然處之!更有一些曾經鋼筋鐵骨,發誓經風雨、見彩虹的女性勇者在經歷了求職、婚姻、家庭等的失敗痛苦之后,反省最深刻的教訓雖然是:要強的女人往往是不幸的女人。甚至,我們還看到,在女性職業者中,即使有些人表面上并不再乎別人怎樣評價自己的人生,正所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又如像:鞋子穿在自己腳上,大小長短只有自己知道!其實,心底里,誰又能做到真正超脫?因為,世俗就是這樣,人們總免不了在品評女性的成功與否時也品評了她的丈夫和家庭,這不正同我們常說到的“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個成功的女人。”只是當我們常說到的“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后一定有一個成功的男人”時,人們對二者成功的理解就會大不相同!難怪,會有女人自豪于丈夫,會有女人艷羨別人的家庭!
反過來想想,有無人羨慕女性好的職業呢?當然有!但,什么是好的職業?干的人多的是不是?中國有八億農民,其中女性應該不少,農民這一職業有多少人在干!可有多少人喜歡?那么,干的人少的是不是?當然也不一定!能掙錢的職業呢?那也得看怎樣掙。要記住:天上不會掉下餡兒餅……所以,凡是自己喜歡,又能干好,能為社會創造財富的職業都應該算是好的職業。這一定位,使得我們的女性求職之路既豐富和廣闊起來,又單調和狹窄起來。前者讓我們看到社會職業的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女性職業者的身影,后者使我們不得不清楚地意識到:個人相對于歷史是何等短暫,相對于社會是何等渺小,我們都有自己特定的歷史背景,人文內涵,這和社會的歷史背景,人文內涵雖有聯系,又有本質的區別。這使得女性要真正融進社會有不少困難,尤其是面臨社會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的大潮,在和男性共同承受擇業、下崗、再就業的壓力中,女性受到的沖擊并不亞于男性,而相對來說,男性卻更容易從沖擊中重新選擇!女性之難與其說是能力的不足不如說是心理的局限。凡先入為主認為自己干不好的不敢干,自己不喜歡的又不愿干,最后干脆什么也不干!其實,有類似心理局限和障礙的又豈止是面臨下崗和再就業的女性?即使是在接受了中高等教育和吸收了新時代氣息的知識女性之中又何嘗沒有這些困惑?據調查,在談到自己理想的職業時,不少女性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管理者、教師、三資企業、白領等作為首選,而說到理想工作環境時,則選擇大城市、大機關,大企業等,卻忽視了即使是城市、機關、企業再大,容量仍然有限,而工作人員更不是天天在換,不可能今天來明天去。實際上,小城市、鎮、鄉村乃至邊塞、荒漠只要有人生活,只要還需發展的地方,就有值得我們發光發熱的地方,俗話說:只要是金子,放在哪兒都能閃光。關鍵看我們能否正確面對自己,面對社會、面對現實、面對未來作出明智的職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