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孝波
【摘 要】在職業中學所開設的課程中,信息技術課是一門較為重要且非常實用的課程,也是學科整合所必須的一門基礎型課程。教育對象上,職業中學現階段的學生大多是基礎較差的一些“中考落榜生”“后進生”“問題學生”;職業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須積極探索,努力構建一種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的課堂教學模式。筆者在職業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堅持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前提下,積極探索嘗試用“游戲學習法”“形象比喻教學法”“演示展示+實踐操作法”“興趣激勵教學法”“教學效果考核檢驗法”等諸多方法,靈活運用于課堂當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方法
如今的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也是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信息化已經為世界經濟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共同趨勢;信息技術一旦與某領域融合,便對該領域的發展速度產生歷史的變革。各行各業對計算機這一重要信息工具越來越依賴。“少年智則國智”,現在的年輕一代若干年后將成為建設現代化科技強國的骨干力量。因此,如何使職校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到信息技術知識、培養信息素養,提高信息分析處理能力,能夠在步入社會后,適應信息化社會的要求,將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直接面對的問題,也是信息技術教師在教書育人領域上進行探究的問題。
信息技術課是全新的一門不同于傳統學科的新課程,特別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因此,在教育學生學習信息知識、培養信息素養、提高信息處理能力方面必須要采取不同于其他課程的教學模式、方法,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始終要把學生做為教育活動的主體,相當于把學生當作演員;教師的責任相當于一個導演,是一個組織者、指揮著、幫助者,服務者的角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最重要的作用是為學生創設一種有利于他們主動學習和發展的環境和條件。
信息技術在信息課堂教育過程中的作用應該是通過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以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現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傳遞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維規律和思維習慣的方式處理信息。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的特殊優勢面前,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的教學方法不能再用一支粉筆+黑板的傳統教授模式,否則無異于趕著馬車上高速公路去和別人競爭。新時代的我們這些信息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變傳遞型為引導型,我們教師要做“導演”提供變化學習模式的建議以及關于學習方向、方法的重要指導和援助。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死教書,教死書。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和學生互動交流成為一種常態,使課堂教育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
我在從自身的信息教學工作想盡辦法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將學生的興趣轉化為學習知識的動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并結合學生實際知識情況,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再運用現代化教學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在平時不斷總結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經過實踐證明,我的以下教學方法在日常教學中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游戲學習法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喜愛游戲更是學生的共性。電腦游戲由于具有極強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戰性,對孩子們來說更是擋不住的誘惑。我在教學中大膽引入游戲,卻不是僅以玩游戲為目的,而把它作為激發學生興趣和引導學生學習其它知識、技能的手段。例如,學生在剛開始學習鍵盤操作一兩天后,聯系盲打的興趣就降低了,為了提高學生練習盲打的興趣我在適當時候引入“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戲來進行練習。在網絡教室,我安排學生相互充當一定角色,進行聯網游戲“警察捉小偷”,在練習過程中,我自己也加入到此行列中和學生一起來玩這種打字游戲,教師參與的示范效應極大激發了學生練習鍵位積極性,掀起了盲打訓練的熱潮,學生感到憑借自己的擊鍵能力“捉到”對手時,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這對學生快速實現盲打目標是十分有利的一種方法。當然,一定要強調,學生嚴格要按照“十指分工,包鍵到指”的原則來進行,否則不利于盲打訓練目標的實現。
又如,學生剛開始練習鼠標操作時,有的學生顯得極為笨拙,我在講解完鼠標的基本操作(包括指向、單擊、雙擊、拖曳和右擊)之后,就讓學生玩起了“紙牌”游戲,在翻牌的過程中,學生熟練了單擊操作,在移動位置時,又鞏固了雙擊和拖動操作。這樣,學生既有興趣,又得到了練習,更可以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二、形象比擬教學法
舉例子、打比方是人們常用的表達方法,用來說明一個事理。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有的課程章節里有些專業術語學生甚為難懂,在我講解的時候我常將這些術語化“深奧”為“通俗”,化難為易,舉些生活中大家熟知的一些例子進行說明。這時候進行形象的比擬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在講計算機結構的時候,計算機系統比作一個人,“硬件系統”相當于人的“軀體”,“軟件系統”相當于人的“靈魂”、思維、能力、知識、精神,沒有靈魂的軀體就好比是一具行尸走肉,沒有軟件的計算機硬件就是一堆廢銅爛鐵。又比如,在講文件及文件夾時,我把“文件夾”比作“檔案柜”,“文件”比作檔案柜里的“檔案”。
再如,講到內存外存功能的時候,把內存比作“舞臺(前臺)”,外存比作“后臺”,“程序和數據”比作“演員和道具” ,則將枯燥難懂的“內存功能:存放正在運行的程序和數據”,形象比喻為“舞臺(前臺):存放的是正在進行表演的演員和道具”,將枯燥難懂的“外存功能:存放暫時沒運行,但將來某個時刻將要運行的程序和數據。”類比為“后臺:存放的是暫時沒上舞臺表演,但后面某個時刻即將上舞臺進行表演的的演員和道具”;類似的比擬還很多。通過這些比擬,學生就很容易接受,還不容易忘記。
三、演示-實踐操作教學法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演示-實踐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演示示范操作指導下,借助計算機等多媒體對某一方法、步驟反復實踐從而形成技能,技巧或習慣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既是學生的自我檢測和對教師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也是學生掌握計算機技能的主要途徑。在網絡教室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運用“廣播教學”功能進行示范性演示。我在演示或者展示過程中,盡量做到姿勢正確,動作規范合理,同時還要給學生講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能夠掌握的操作計算機的正確方法步驟,養成良好的習慣。適時地進行演示可以讓學生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記憶也更加深刻。在以網絡教室為主的機房中上課,對操作性強的內容,我演示后,讓學生馬上實踐操作。同時我既可以通過軟件的“監控功能”觀測學生實踐操作情況,也可親自巡視學生練習過程,及時發現學生實踐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而及時的手把手的給出糾錯,處理。這種方法特別要注意:(1)要給學生更多的利用計算機進行操作練習的時間,不能老師講的太多,學生練習的太少。(2)但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勤于輔導。(3)在運用現代會教學手段過程中的適當時機,可結合傳統方法在黑板上予以強調某個操作要點,應引起學生高度關注。
當然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學生演示”功能來演示某個學生對某一問題處理操作過程,進而讓全體同學都能觀察其操作是否規范合理,是否存在過錯等,這樣讓全班同學都能借鑒學習。
四、興趣激勵教學法
興趣是進取和創造的內驅力。如何提高學生對學科教學的興趣是每一位教師所孜孜以求的。如何在教學中積極引發學生對學科教學的學習興趣呢?我的做法是除了注重教學過程的藝術和技巧外,在設置課程的準備階段就要了解學生階段性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以及課余生活中的活動興趣中心,以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新穎而有創意的目標教學模式。過節贈賀卡是近年來中學校園里流行的時尚節拍,在教學生word時,教師利用這一點興趣來引導學生學習word并制作電子賀卡知識。如可事先自制較好的一張有聲(嵌入流行音樂)有色(美麗背景裝飾)并有動畫效果的電子賀卡在課前展示給全班學生,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后對學生說:像這樣的一張賀卡在計算機中制作出來并不是一件難事,只要大家好好學,就可以學會。這時學生的興趣更濃了,教師再去講解word的使用方法,學生都愿意學。這樣就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的知識動力。
再比如,在學生學習電子表格EXCEL函數知識的時候,先把一個含有本班每個同學各個學科成績信息的統計表電子表格文件發給每個同學電腦里,并布置任務: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如3分鐘算出每個同學的總分、平均分、名次、各科均分等信息。學生在沒學習電子表格函數知識之前,他們肯定會傳統方法如累加方法計算總分。如此的話,算全班同學的信息就不可能在3分鐘內完成,這樣以來,學生就對老師的方法產生一種非常濃厚的興趣,濃厚的求知欲,這種欲望產生后,我就順勢將新的方法---函數快速進行數據處理的方法給學生展示出來,學生聽的效果就很好。
又比如在學習網絡通訊知識的時候,就可安排學生給遠在外面的親朋好友發一封電子郵件或者和朋友qq網聊等,都是學生非常喜歡且貼近實際生活的信息知識應用,學生都很感興趣,這些情趣愛好都可以充分挖掘用來引導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讓枯燥的知識有趣味起來。
五、教學結果檢查驗收法
結果檢查驗收是每位教師必要的舉措,跟課堂教學一樣重要。在驗收的過程中,學生作業的完成量、完成質量,我都做到心中有數。我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對學生成果做一定評價,做得好的給予及時、必要的表揚以及中肯的意見,樹立榜樣,制造追趕氣氛;較差的學生應該得到教師的鼓勵,實時的給以提示、幫助,讓他們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且,經過檢查對學生學習效果心中有數后,在后面課程的安排、處理才我也有了依據,也才能做出最合理的課堂設計。
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口才能力、組織能力、靈活機動的應變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善于說,善于巧妙設疑,激發求知欲,善于啟發學生,活躍課堂氣氛,要利用各種媒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課本的利用方面,要合理靈活使用教材,不必不拘課本,可以合理調整順序;在學生實踐練習過程中,涉及到工作量較大一點的任務,還可組織學生分組,組內分工協作共同完成某個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分工協作團隊合作意識。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信息技術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對象制定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實施教學時各種教學方法的切換、傳統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媒體的切換要靈活自如,游刃有余,恰到好處。
在職校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教師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結合職校學生實際情況,運用多種的教學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的結合點,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業務水平,語言表達藝術,組織管理能力,將現代教育理論、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職校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知識,努力設計和探索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創設出更加靈活的行之有效的職校教學方法,從而真正體現教育以人為本,職校教育以素質為本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