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賢
【關鍵詞】數學 單項式 數字
數學教科書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教學資源,因此不論從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的角度都要求數學教科書所呈現的每一個知識點,每種解題方法都應當是最準確的,每種表達方式都應當是最精煉的,最能體現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的,針對這些問題,我進行了一些思考,現把我的想法表達于此。
疑惑一:小學與中學的某些書寫要求為什么不一致。
如:在小學運算結果中是假分數時要求必須化成帶分數,否則運算結果不準確;而初中代數式書寫時帶分數必須化成假分數,否則表達結果不準確。盡管新教材沒強調這一點,但小學教師和初中教師都默認這種做法,進行評價時都是這樣的標準。這樣讓學生無所適從,增加了學習的難度,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初中教師在做這一要求指導時很艱難,很吃力,不該是問題的成了問題,使教師無所適從,為什么教材對此不能明確化、統一化呢?
針對這一問題我建議教科書把它明確化統一化。無論小學還是初中都把它寫成假分數,就可以使小學初中的書寫要求一致,當然,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及實際問題的需要,把假分數可以化成帶分數,為了孩子后續的學習教師不過分強調就可以了。
疑惑二:近似數的書寫的要求與有效數字的確定發生矛盾。
如: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的第80頁例二,我國國土面積為9596960平方千米,四舍五入到千位得到9597000平方千米,只從數來看,容易讓人誤解為精確到個位,有效數字7位,對于近似數中的0是補位還是有效數字,學生辨認起來增加了難度。
針對這一問題,建議對于大于十的近似數寫成科學計數法的形式,這樣有效數字的確定就變得容易了。
疑惑三:類似的法則為何敘述不一致
如:單項式乘以單項式法則和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法則類似,但說法不一致。
單項式乘以單項式法則: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它們的系數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其余字母連同它的指數不變作為積的因式。
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法則:單項式相除,把系數同底數冪分別相除后作為商的因式,對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作為商的一個因式。
類似的法則表述不一致給學生的理解記憶運用帶來了麻煩,增加了難度。
我認為這兩個法則的說法可以統一起來,并且在學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時類比單項式乘以單項式的法則去理解記憶運用,注意區分它們的不同點就行了,這樣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中的類比思想的運用。
疑惑四:命題是由條件和結論組成的,正確的命題才是真命題,為何有些命題無條件。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學生消除數學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使每個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信心有興趣,盡全力學好數學,本著這一原則,我寫下一些自己的想法,不恰當之處,請同行批評指正,我虛心接受并會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