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社會資本與校企合作
社會資本有先天性、互惠性、非均衡性、關聯性等基本特征。社會資本的基本特性為校企合作提供了一種新的分析工具和視野,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1)校企合作的實質是社會資本投資。職業教育資源是國家用于發展職業教育的投資,所培養出來的高素質勞動力無論對個人還是國家來說都具有收益性,具有社會資本投資的意義。這種投資主要體現在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過程,只有培養出合格的優秀人才,才意味著投資的收益最大。(2)建立組織間信任關系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從社會資本的角度講,校企合作是一種兩個不同社會組織間的合作,建立組織間信任是合作成功的關鍵。信任是現代社會中一種極為稀缺的資源,信任能使關系的各方形成一種良性互動,達成一種互惠合作;信任有自我強化和積累的傾向;信任度的高低決定社會資本的多少。(3)“規范”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保證。我國實施校企合作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責任缺失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因此國家或當地政府急需構建成熟的校企合作規范,使校企合作不斷向深層次發展。
摘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年第二十一期葉望新,尹浩冰《社會資本視角下的校企合作新論》
關于高職教育學科建設方向
高職教育學科建設有以下可能的方向:(1)探索學科化發展方向。學科建設是實現職業教育系統性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要提高高職教育的社會吸引力,必須加快高職教育的學科建設,諸如設立技術學科等。(2)追求系統化發展格局。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人文教學應當組成一個系統化的發展體系。(3)強調穩定化發展狀態。學科體系具有發展理念、規則、機制等相對穩定的特點,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也具有穩定性。高職教育知識的穩定性是一種狀態反映,因為只有穩定發展才可能持續,才可能形成體系的穩定性。(4)注重嚴密化知識邏輯。任何知識體系都有其邏輯性可循,高職教育知識體系也不例外,雖然環節可以改變、任務可以改變,但其深層次的邏輯關系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其遵循的規律是很難改變的。嚴密的知識邏輯是實現高職教育系統化、穩定化發展的重要保證。
摘自《職業技術教育》2009年第十六期楊秀英,雷正光,周波,黃芳,董奇《高等職業教育學科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關于工作場學習
近十年來,隨著學習科學理論的發展,工作場學習在西方國家成為學習領域內備受關注的問題。工作場學習強調現場任務與目標、學生之間以及與指導者之間互動的重要性。職業教育中工作場學習的內涵包括以下方面:(1)通過在工作中學習,將學習整合于工作中、與工作相關的學習及基于經驗的學習中;(2)關注工作現象,理解學術性課程知識,關注技能發展,提高動手能力,關注學生在工作場中的自我理解,使其領悟在組織中所處的位置,追問自己將來的職業身份及需要實現的角色改變;(3)注重學校、企業與社會中的一切環境和情境,環境是客觀的、不會輕易改變的外部因素,情境是被設計和制造出來的人為形成的外部因素,境脈則是環境與情境的整合;(4)在學校正規學習的指引下,在工作場中學習,學習時間與工作場的生產時間表相適應。
摘自《職業技術教育》2009年第十六期胡航,詹青龍《教與學的創新:職業教育中的工作場學習》
關于非正式學習
非正式學習是相對于正式學習提出來的。非正式學習是大多數人學習做事的一種非正式、不定期、即興的學習方式。非正式學習有以下一些內涵和特點:(1)非正式學習通常是隨機非有意地進行的。這種學習機會是在偶然的、非安排好的情況下即興發生的,不以“必須要完成”為基礎,也沒有外在控制,學習也不是其初衷。(2)非正式學習強調與外部世界的交往。非正式學習通常在與外部世界的交往中進行,在合作、觀察、分享、協商、交流中獲得知識,提高技能。除了實地的、人與人的交流分享,還有網絡虛擬空間如論壇、QQ、MSN等網絡平臺都可能存在非正式學習的機會。在中職學校運用非正式學習具有可能性。首先,中職學校學生的學習特點需要非正式學習的參與;其次,中職學校中正式學習的弊端要求發揮非正式學習的作用;再次,非正式學習效用的發揮能提高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效度。非正式學習與正式學習的整合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將非正式學習整合到正式學習的學習活動中;二是承認非正式學習在正式學習占主導地位的組織(如中職學校)中的價值。
摘自《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9年第六期彭茂清《非正式學習在中職教育中的運用探討》
關于職業技術教育范式
近年來,我國的職業技術教育逐漸從照搬普通教育的傳統模式向以技能教育為核心的現代職業技術教育模式轉變。但是,在轉變過程中有些矯枉過正,言必稱“核心技能”,似乎這才是現代意義的職業技術教育。不可否認“核心技能”的積極作用,但是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基于“核心技能范式”的職業技術教育缺乏通識教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公民基礎科學教育和人文精神塑造的要求。以英國為代表的“核心技能職業技術教育范式”在諸多方面不及以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為代表的“普通職業技術教育范式”,以通識教育為主要特色的“普通職業技術教育模式”呈現出更加良好的發展態勢。因此,應把“普通職業技術教育范式”作為今后我國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發展的努力方向,逐步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普通職業技術教育范式”。
摘自《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9年第七期徐向平《比較視野下“核心技能職業技術教育范式”的理性認識》
關于職業教育價值的基本特征
職業教育價值具有客觀性與主觀性、多元性與層次性、主體性與社會性、可評價性與復雜性等基本特征。(1)客觀性與主觀性特征。職業教育價值從本質上講,就是職業教育這一客體與人和社會之間滿足與被滿足的關系以及對這種關系的評判。(2)多元性與層次性特征。職業教育具有滿足人和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多種需求的功能,其主體是人和人類社會。人類對教育需求層次的復雜性決定了職業教育價值也呈現出不同的層次。(3)主體性與社會性特征。職業教育要以人為本,突出育人的特質。離開這種規定性,必然會混淆選擇主體與被選擇客體的界限,失去作為人類文化生命價值的“超越性”,職業教育的社會價值就會喪失存在的基礎。(4)可評價性與復雜性特征。職業教育價值的可評價性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兩方面。定性評價主要針對職業教育內在和外在的政治、文化、社會分層等價值而言。定量評價主要是指依據一定量化的指標和標準,對職業教育價值的大小、優劣進行科學的評價,主要是針對職業教育的社會貢獻度和經濟效益而言。
摘自《教育與職業》2009年第二十一期馬君,周志剛《對職業教育價值問題的理性審視》(逸公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