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RP實訓課程近年來在高職院校中發展較快,但如何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尚需進一步探討。本文在教學實踐基礎上,提出了“綜合化、職業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并在實際運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關鍵詞: ERP實訓課程;教學模式;開放式教學
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是一種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方法和工具,近幾年在我國應用發展迅速,許多高校(包括高職院校)將其引入教學體系,開展ERP實訓課程教學。但從目前高職院校的實際運行情況看,ERP實訓課程的開設還比較亂,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有的僅將其作為簡單的沙盤實訓課程。如何更好地開展ERP實訓課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實現學以致用的高職教學目的,是擺在高職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我校對ERP實訓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證明,采用“綜合化、職業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提高明顯。“綜合化”是指形成跨專業、跨分院的綜合教學實踐體系;“職業化”是指營造仿真企業環境,以企業實際業務流程為牽引,給學生一種真實的職場環境;“開放式”是指院校合作、工學結合、資源共享、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建立ERP實訓體系,
實現跨專業、跨分院的綜合實訓
目前,ERP實訓課程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課程內容分散于各專業中,各專業實踐教學自成體系,融合性差,缺乏協同性和綜合性,導致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能對企業有總體認識。為此,我校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ERP實驗中心,目的就是打破以專業為依托建設實訓室的做法,構建一個各專業銜接、軟硬件匹配、虛擬與現實并用的ERP實訓體系,進行跨專業綜合性實訓教學,推動商貿、經管類高職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高高職人才的培養質量。
建立ERP實驗中心,為綜合實訓系統提供了平臺 學校于2006年投資100多萬元建立了ERP 實驗中心,包括230m2的ERP沙盤模擬分析室、180m2企業電子對抗實訓室、180m2ERP軟件演練室及80m2ERP案例分析室。購置了用友公司ERP工業實物沙盤系統一套,金碟公司商業實物沙盤系統、電子沙盤各一套,并安裝了金蝶K/3 系列ERP 軟件(財務管理模塊、供應鏈模塊、生產管理模塊、人力資源模塊)。建立了一個服務于商貿、管理類所有專業的一體化綜合實訓教學平臺。
開發了ERP 系列實訓課程,進行跨專業綜合實訓 我們首先在會計專業、市場營銷專業開展ERP沙盤實訓。然后開發了ERP系列實訓課程,包括ERP沙盤模擬、企業經營綜合實訓、ERP軟件實訓等。在商務分院、經管分院進行跨專業的綜合實訓,并在全院作為選修課開設ERP沙盤模擬課程。目前,在工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和物流管理等專業的培養方案中,ERP沙盤實訓和軟件應用強化實訓課程均已列入實踐教學環節,實訓教師已制定了相應的實訓計劃、實訓大綱、實訓指導書等。通過ERP綜合實訓項目,幫助學生實現多門專業知識的整合與綜合職業技能的掌握,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開設的ERP綜合實訓項目如表1所示。
“職業化”的課程設計,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構建仿真職業環境和模擬職業崗位,體驗經營管理真諦 ERP實驗中心力求做到三個仿真,即仿真企業環境、模擬職能崗位、仿真企業流程。這種環境可促使學生主動去思考、主動加入群體活動中去完成實訓。每個崗位都具有相應的責、權、利,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相應“職業角色”的感覺。在ERP沙盤模擬實訓課程中,通過創設虛擬企業,使用沙盤教具,使學生身臨職場情境,擔任崗位角色來親身體驗一個企業完整的經營過程。在模擬實戰中,學生親自體驗企業戰略決策的酸甜苦辣,感受市場競爭的精彩與殘酷,體驗經營風險與責任。將復雜、抽象的經營管理理論變成可觸摸、可體驗的真實情境,幫助學生在成功與失敗的體驗中領悟科學的管理規律和專業知識。在院級ERP各模塊課程中,專業班與專業交叉班相結合,相同專業的學生在同一個班學習、鞏固專業知識,學習、了解非專業理論知識;不同專業的學生構成專業交叉班,他們在一起組建公司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并進行相應的經營決策,組織會計核算,進行賬務處理,編制財務報告。同類型的各個公司之間始終進行著激烈的競爭,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同時,組建專業交叉學習小組,開展自主學習、協助學習、互助學習,討論問題,完成團隊學習任務。這種教學組織形式不僅能夠鞏固專業知識,更能夠拓展知識面,有利于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團隊精神、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培養既博又專的復合型管理人才。
引入企業真實案例,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在ERP實訓課程中,我們還引入企業的實際案例,以企業業務流程為連接線,將各個業務部門、各個職能崗位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學生模擬企業中的不同崗位角色,使用分角色的體驗訓練,模擬企業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獨立完成業務處理。這樣使每個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體會到自己在流程中所處的位置和應負責的工作。通過企業ERP 案例的實際運用,使學生在掌握ERP 系統基本原理、綜合集成、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掌握ERP軟件中財務會計、生產制造、供應鏈、人力資源等業務功能模塊的綜合應用技術,以及在企業ERP實施中所需要的系統維護和軟件運用的基礎技能,更好地適應企業信息化形勢。
開展職業認證,提高崗位適應能力 我們與金蝶公司合作,進行ERP信息化認證培訓。該認證是金蝶公司與信息產業部合作推出的,針對不同應用層次的金蝶軟件應用技能認證及ERP系統應用專家培訓認證體系。我們結合企業不同工作崗位實際業務處理方法,以企業經營管理需求為主線,提出業務處理在軟件中的應用方法,使學員強化實際動手應用能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成為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所需要的基礎應用人才。在ERP教學體系中,我們將職業能力資格內容融入教學內容和考核標準,構建校、企、政三元形成性和結果性考核方式,形成職業能力、工作過程、工作任務、教學模塊相銜接的教學體系,縮短與企業需求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凸顯就業競爭優勢。
加強校企合作,
形成開放式的學習氛圍和運行機制
校企合作,共建ERP實訓基地 我們與寧波金碟軟件公司開展校企合作,建立ERP軟件實訓基地,開展有關實踐教學、認證、企業培訓、學生實習、技能競賽等方面的合作。在合作中,我們聘請金蝶公司企業人員作為ERP指導教師,承擔部分課程教學與實訓指導;校內教師則深入企業進行調查研究,參與企業的ERP信息化項目開發與建設,與企業人員相互切磋,取長補短,豐富實踐經驗,積累教學資料。同時,安排學生到金蝶公司及與之有業務關聯的企業實習,參加實訓的學生進入企業ERP 實施和運行管理系統,通過在企業各個部門和崗位的實習,了解真實市場環境中企業經營管理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培養學生在企業運營過程中戰略規劃、資金籌集、市場營銷、產品研發、生產組織、物資采購、設備投資與改造、財務核算與管理等一系列決策環節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實現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ERP實訓室實行開放式管理,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第一,ERP實訓校內開放,實行跨專業教學資源共享。我們通過ERP教學平臺進行跨專業教學,實現企業管理、市場營銷、財務會計、物流管理等專業教學資源共享,并通過專業培養方案的調整,實現部分實訓課程的整合。我們打破專業的限制,通過體驗式學習,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到自身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方面的不足,更深切地體會企業經營過程的有機聯系以及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從而促進團隊合作意識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第二,管理機制的開放。ERP沙盤實訓室對各專業學生開放,由ERP沙盤協會管理,經常進行課余沙盤培訓和演練,讓學生管理學生,讓學生指導學生,一屆帶一屆,一屆傳一屆。這樣不僅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還可讓更多的學生接受ERP沙盤體驗式教學,更好地理解企業經營管理的內涵,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第三,對兄弟院校的開放。義務為兄弟院校提供沙盤培訓和ERP軟件演練,經常開展院校之間友誼對抗賽。不同院校有各自發展方向和專業優勢,加強院校之間開放合作、切磋交流,有助于實訓教師和學生了解不同行業特色和生產經營特點,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提高。
舉辦(或參加)各項技能競賽,帶動學生整體技能水平的提高 ERP課程操作性強,方法直觀,比較符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近年來,我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技能競賽,以此帶動學生ERP操作能力的提高。我校每年都舉行技能大賽,ERP沙盤模擬競賽是全校技能競賽項目。學生可以自由組建團隊,或以班級為單位組建競賽小組,參與模擬對抗競賽。在全院性的競賽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ERP技能的熱情,推動ERP操作能力的提高。通過全院技能大賽,選拔優秀人才,經進一步強化訓練后,作為參加市、省乃至全國大學生沙盤競賽的人選。2008年11月,在我校舉辦了“寧波市首屆制造業信息化ERP沙盤對抗賽”,來自全市9所普通高校和高職院校,還有部分生產制造企業的40個隊參加了競賽。比賽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得到了多方面的好評,寧波電視臺、東方熱線、寧波晚報等媒體都作了相關報道。近年來,我們在ERP技能競賽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2008年參加浙江省大學生ERP沙盤技能大賽,分獲二等獎和三等獎;2008年參加全國ERP技能大賽排名23位;2008年承辦寧波市首屆制造業信息化沙盤模擬對抗賽,榮獲一等獎。
總之,我們的ERP實訓課程通過“職業化、綜合化、開放式”這一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提高了高職商務、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彰顯出了就業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鐘曉鳴.財經類院校ERP實驗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8,(8).
[2]郭紅,譚旭紅,張慶華.構建會計信息化系統實訓體系的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7).
[3]王其中,應連軍.ERP沙盤實訓課程的教學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
作者簡介:
王其中(1962—),男,浙江義烏人,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商務實訓基地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高職實訓基地建設與實踐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