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之琦
義務教育朝鮮族學校漢語課程總目標要求學生具備依據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的能力。在漢語的作文教學中,我們都渴望學生能夠“出口成章、倚馬萬言”,我們更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下筆千言,妙筆生花”,可現實和理想總是那么遙遠。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從小開始接受雙語教學,民族語言學習水平還可以,但是漢語基礎知識比較薄弱,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不強,影響了他們的交流溝通,影響了漢語成績的提高。
一、朝鮮族學生寫作課程現狀
通過幾年來對漢語文寫作課程的調查,發現以下幾個突出的問題:
1.學生作文數量少。平均兩周一篇大作文,一個學期也只有8篇大作文,更有甚者是有些班級一學期只寫兩三次作文?!叭觳痪毷稚?一月半月才寫一次,不利于提高學生作文的寫作水平。
2.學生寫作速度慢。完成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少則兩個課時,多則4、5個小時,甚至有的同學幾天才完成兩三百字的作文。而朝鮮族漢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全日制義務教育漢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7-9年級的階段目標中要求“45分鐘完成不少于450字的習作”。這種散漫的作文習慣激不起學生作文的激情與興趣,更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速度和作文素質。
3.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脫節。學生不會從課文的范例中獲得寫作技法用于寫作訓練,不會從課文汲取營養和精華用于自己的寫作實踐。
4.學生寫作質量差。我們學校九年級學生共200多名學生,每次作文后,只有少數學生的作文符合寫作要求,其余大部分學生要么立意不準,要么構思不夠嚴密,要么選材不符合要求,最嚴重的是病句、錯字較多。班級學生普遍作文水平低、質量差。
二、培養學生興趣作文的方式
未來社會是激烈的人才競爭和信息迅猛發展的時代,它對人們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漢語作文水平更是新時期作文教學改革的重要一環。興趣是學生作文的內在動力,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前提。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培育學生作文興趣,激發學生寫作欲望。
1.多方創設寫作氛圍,激發寫作熱情。作文課不應該創造緊張的場面,而是應該營造舒適的環境,使學生緊張情緒得以緩解,優美的文字也往往流淌筆尖。有時將作文課和重要的節日、看電影、班會等活動聯系起來,如在母親節時可布置學生給母親寫一封信,然后統一買信封寄給自己的母親等??傊喾絼撛O寫作氛圍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更讓學生將寫作當作一種情感釋放的需要,將學生的“要我寫”變成“我要寫”,這樣學生就會像迷上卡通書一樣迷上習作。
2.讓學生接觸真情實感,培養觀察能力。要改變學生作文中那種憑空想象或模仿寫出一些感情不真實、不自然的作文的現象,就必須創造機會讓學生對生活、對事物進行面對面的接觸,細心觀察,從中得到實際感受再開始構思作文。例如在中學階段應特別重視觀察訓練,引導學生按照事物的規律細心觀察、研究事物,同時將自己看到的東西記下來,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主動積累體驗意識和養成習慣,這有利于他們以后的進步和適應中考作文的要求。
3.培養積累詞語習慣,提高學生遣詞造句能力。開展漢語文課堂教學隨機練寫小作文工作,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收集詞語、好句、名句,把一周收集的詞語和好句寫在本子上,同學之間互相交流。這一過程可以漸漸訓練出學生自覺積累詞語和關注生活的習慣。例如我在教《背影》這篇課文時就讓學生模仿練習《背影》中的寫作技巧,對先前所寫的《勇氣》這篇作文其中的片段進行修改、仿寫,不少學生修改潤色后的文章都較原先的生動、形象多了。
4.注重課堂朗讀形式,樹立以讀促寫是理念。朗讀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積累途徑,在朗讀過程中學生會積累到各種語感或優秀的文句,就如古語所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平時遇到好的課文如《春》、《豐碑》、《諾曼底號遇難記》、《我的老師》等,讓他們當堂有感情的誦讀,無形當中鍛煉了學生們口語表達能力,還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還有每課后邊都有古詩積累,平時就讓他們進行積累誦讀,這樣有的學生從中產生優越感,對朗讀的興趣也越來越濃,越讀越專注投入,在不知不覺中就積累了不少語感和優秀的句子。寫作文時對所學過的優秀語句加以引用,文章也就生色不少。
5.定期開展匯編成刊,激勵學生寫作熱情。把學生每周每月寫得好的文章編成班刊,在班內班際交流,這樣學生對寫作文的主動性和興趣也會大大提高。其實這也是學生的優越感心理在起作用,現在許多學生都喜歡展現自己的個性,即使有些較內向的學生也渴望有機會表現自己,只不過有些人喜歡公開表現,有些喜歡默默地比較含蓄地表現。利用好學生這種向上心理加以引導,相信會大大提高他們對學習語文、寫好作文的興趣。因為學生在發現自己這方面的才能,而又得到他人的肯定之后,他自然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同時也會努力地在這一方面做得最好。
總之,在新課程漢語教學大綱新理念下,在作文教學中,只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采取多種形式,千方百計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作文教學才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吉林省圖們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