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先
摘要:目前,從書法教學實踐可以看出,學生們都想寫一手美觀漂亮的好字,清醒的認識到書寫能力將是未來用人單位對其考核的首要條件,而“字”又是開門的鑰匙,它標志著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學識水平、辦事能力和慎重的態度——“字如其人”。那么,怎樣才能學好書法、上好書法課,是廣大師生的共同愿望。
關鍵詞:書法教學關鍵環節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09-0014-01
如今,隨著手機的廣泛應用、電腦的日益普及,使傳統的書寫方式被替代,學校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開設的《書法》課因為不是主課而多半流于形式,形同虛設,盡管家長和老師都清楚的知道讓孩子把字寫好受益一生的道理。那么,如何引導學生適應新形勢下的書法課學習,是書法教師對教研教改探索的新課題。在教學探索中發現,準確把握書法教學中的環節將是收到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
由于學生之間書法基礎的早期教育、家庭環境、興趣愛好、悟性高低、素質程度等諸多差異。故在學書練字中出現了許多不同現象,歸納起來大體情況如下:
第一,穩步前進型。調查發現,這些學生從小就不同程度的受過早期書法訓練,雖然基礎參差不齊。可對書法課的開設十分歡迎,迎合了他們潛藏久違的學書興趣和欲望,故在學書練字中精力集中,能跟隨老師的講解演練穩步前進。
第二,先熱后涼型。觀察發現,這部分學生開始學書練字熱情程度較高,而后沒有堅持多久,就逐漸退縮了。究其原因是以前沒有介入書法訓練,初上書法課,有種新鮮感、神秘感,只對結果和表象感興趣,而對書法訓練的艱苦過程感到枯燥乏味和單調,殊不知祖國傳統的書法藝術豈能一朝一夕、一招一式就能學到手的?必須經過一番勤學苦練才能奏效。于是漸漸失去了信心和勇氣,沒了興趣與激情,由熱變涼了。
第三,眼高手低型。在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在學書練字過程中表現出性格急躁,主觀愿望是想盡快掌握技法和要領,試圖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故把時間用在“讀貼”上,不是細致地觀察揣摩范字,而是一味地翻來覆去的瀏覽。可“看似尋常最奇崛,誠如容易最艱辛”。
第四,后起之秀型。這樣的學生數量較少,他們接受新生事物較快,聰明好學、心靈手巧、悟性高,尤其是模仿能力強,在學書練字過程中,雖初始較慢,但一經啟蒙得法,將迸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他們認真讀帖,細心揣摩,思維敏捷,不恥下問,刻苦鉆研,勤學苦練,心摹手追,孜孜不倦,甚至達到癡迷的程度,使技法掌握提高很快。
綜合各類學生的特點,發現他們共同的閃光點是都想練好字,意識到字是人的門面,字如其人,至少也要在人前桌面上拿得出手,這種閃光點即是教改的切入點。為此,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一改以前陳舊、僵化、老套的課堂教學模式。總結過去,面對現實,著眼未來。準確的設計把握書法教學中的關鍵環節,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第一,培養興趣、激發欲望。人的興趣是實現欲望的強大動力。常言道:“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實際上也就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只要感興趣,就有動力,是促進人們奮發努力。鉆研的內在動力,是學書練字的內在動因。這樣就會引導學生躍躍欲試的參與意識,學書練字的興趣培養,激發其學書欲望。
第二,因勢利導、傳授技藝。學生一旦對書法產生了興趣,就會迸發出極大的學習欲望,促使他們強烈要求掌握技法,此時要因勢利導,準確把握教學環節,抓住有利時機。在課堂上認真講解和演示,傳授技法,把真功夫真本領傳授給學生。強化學生的技法訓練。這使得學生因為有了成就感而信心十足。聽課特別專注,揣摩觀察范字特別細心,使學生步入了良性循環的學書軌道,教學上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糾偏輔正、勤學苦練。隨著學生練字興趣的增強。技法上有了一定的提高,經過臨摹訓練,取得了碑帖范字的形似。此時,教師必須告誡學生不能沾沾自喜已取得的進步,切不可放任自流,要知道這只是剛剛入門,還不具備單獨放飛的條件和能力,必須跟進輔導,糾偏輔正,有些技巧甚至還要手把手地反復示范演練、習作講評、扎實鞏固,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臨摹一些簡單的詩詞習作,舉辦一次較有水平的習作展,以其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悟出書寫作品貴在神似和精氣神。
第四,因人而異、選擇用具。俗話說“木匠的斧子,瓦匠的刀”,“人巧不如工具妙”,說的都是一個道理。那就是除了人的主觀因素之外,客觀上選擇合適的得心應手的書寫工具,也是學書練字的基本保證。
通過準確把握上述四個書法教學環節,學生基本上都可達到入門的程度,由原來單調被動的乏味枯燥的技法訓練,轉為主動的積極勤奮的臨摹練習;由初始的機械模仿逐漸悟出了學書的技法、要領和規律。那么,審美視覺的開闊,思維鑒賞能力的增強,手上功夫的提高,三者的有機結合、協調一致。“上下求索,博采眾長”、“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相信量的積累就一定會有質的變化——產生書法藝術的飛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學習書法,從今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