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西燕
摘要:在高等藝術設計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異軍突起,它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將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進行有機結合,更是本文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培養目標能力要求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09-0079-01
一、藝術教育現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些新興的設計藝術行業興起,使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量變大,也促使了藝術設計類專業發展成熱門專業,但我們通過對社會藝術類人才需求情況的分析也不難看出,藝術市場上有三分之二的崗位需要一般的職業人員,而他們未必需要大學本科畢業生,或許更多是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由過去金字塔式的精英教育模式向普及教育模式轉變。學校的擴招,專業類型的增設,都體現了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大跨步的往前邁進。但是,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并不代表質量的提高。就拿我國高等藝術教育來說,長久以來,藝術教育的教育層次并沒有拉開,教育目標不明確,教學大綱更是互相模仿,使得專業性不強。而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培養社會一線藝術職業人才的搖籃,更應明確教育目標,確定教育的定位。
二、高等職業教育的能力要求
從職業教育的角度看,現代職業教育應以能力為本位,把培養學生的能力作為職業教育的主要目標,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與理論的同時,注意相關專業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尤其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應是具備從業能力和關鍵能力。從業能力是指受教育者從事一項職業所必備的能力,它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專業能力,很容易理解,既是專業技能、理論和相關知識。如包裝設計等。它是職業者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和核心本領。方法能力,是工作方法和學習方法。它是職業者不斷獲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重要手段。社會能力,即人際交往、公共關系、職業道德等。它是現代社會中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關鍵能力也被稱為跨職業能力,是指具體的專業能力以外的能力,它超出了專業技能和知識的范疇。它如果成為職業者自身的基本素質,那么當職業發生變更,或勞動組織關系發生變化時,他就能夠在變化的環境中重新獲得職業者未來新的職業技能與知識。
三、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的思考和對策
(一)強化特色,提高質量
首先在課程設置上要改革教學內容。高等普通藝術教育與高等職業藝術教育在教育內容、教育結構上都應有明顯的不同,高等普通藝術教育主要培養有深厚的理論知識、掌握藝術表現方法和技能的研究性人才,高等職業藝術教育主要培養的是具有實踐和操作能力的實用性、技術性人才。而當前在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中,高等職業藝術教育的內容與其他高等普通藝術教育的內容差別不大,在課程設置上更存在一味的模仿,而不是根據培養目標和社會對實用性人才的需求標準來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沒能將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特色體現出來。這就要求高等職業教育要立足于就業崗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突出教學特色,更新教學大綱,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急需的實用性人才。
其次,要改善教學環境。我國目前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中,普遍存在師生比例失調,師資力量短缺,教師放在專業研究上的精力少,教學基礎設施落后,教學資源匱乏,學生實踐、實習場地少等一系列的問題。同時,還有部分院校的教學條件滿足不了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這些都為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這就要求學校繼續加大投資力度,改善教學環境,以滿足快速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同時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對師資和設備的要求都很高,光靠學校的力量很難辦好,需要積極與企業、行業、單位相結合,以創造良好的實習條件和場所。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建立動態師資隊伍
學校在鼓勵教師繼續學習深造,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可以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外聘教師隊伍,他們主要是由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設計師來擔任,主要講授一部分專業設計課。同時,將外聘教師引入師資隊伍,也可以促進外聘教師與本校專業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有利與本校專業教師素質的提高。
(三)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復合型人才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畢業生所面臨的就業單位的性質已不僅僅是國有企業,更多的是私企、民營企業,在當今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用人單位更需要一專多能型的人才。而學校固守的教育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的用人需求,因此,我們應積極調整專業結構,綜合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實行通才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