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乃軍
摘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體體現。高等學校是文化傳播基地的重要一站,充分發揮高校栽體之優勢,可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為中華民族振興。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結合武術教學現狀,淺析傳統武術在高校教學中開展的必要性,繼承發揚中國傳統武術。
關鍵詞:武術教學高校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09-0086-01
一、學校體育教學現狀
學校教育中包含民族傳統體育的內涵,這不僅是教育目的的要求,也是民族文化本身的特性所要求。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它屬于體育,但高于一般體育,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現象,有其自身的特色。高校是人材培養的基地,對繼承和發展傳統武術、弘揚武術精神,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縱觀現在高校武術教學,卻令人擔憂。對學生的體育認知素質和體育行為素質的培養,尤其是形成終身體育的能力和習慣方面尚未達到應有的程度。
高校體育教學主要內容大多以西方體育為主,而作為我們的國粹“武術”開展率所占比例較小。學校體育教育中是以西方體育為主,與國人身體素質、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民族傳統體育內容沒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也是影響武術發展的一個因素。協調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并適當加重武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比例是我們當前首要解決的問題。
除此之外,高校體育課程中還存在一定的欠缺:第一,教學理念陳舊,忽視了武術教學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功能。武術是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注重內外兼修的傳統體育項目。傳統武術具有鮮明的倫理特征,它講究武德,既要求克己正身,寬厚謙讓;又要求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第二,教學內容單一,且難度較高,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方法呆板,難以傳達內容豐富的教學信息。當前高校武術課程仍然采取“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方法,而武術是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除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外,學生觀摩實戰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很好的途徑。
二、開展高校武術教學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的思潮和實踐中,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紛紛做出了響應。在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社會中,民族傳統武術文化發展形式不容樂觀,要充分發揮“本土化”優勢,快速融入“國際化”發展鏈,深入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第一,武術有著其他西方體育項目不可比擬的獨特作用。從傳統體育教學理念來講,武術不僅有其他西方體育項目共有的增強身體素質,鍛煉意志品質,還有其獨特的體育健身特色。墨西哥的安東尼奧·佛格雷澤經過研究認為,武術在世界各國人民的價值觀念中,“教育和文化”的價值高居首位。可見,在高校開設武術課程不僅能使學生強筋健體,也能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起到積極的作用。
社會工業化,城市化、自動化所引發的環境。生理、生活方式、心理和情感等諸多問題對人類健康帶來的威脅,體育作為一種時尚的健康生活方式備受關注,武術健身能從根本上調節人的身心,促進的各個方面的發展。
第二,高校深入開展武術教育是推動發展武術文化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環節。武術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結晶,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精神。有著及其厚重的“文化場”。利用“本土化”優勢,將傳統武術推向世界。“本土化”就是充分利用我們特有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場”,廣泛深入的開展學習民族傳統體育。
武術“國際化”的發展是武術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武術發展進程的必然。從武術的發展歷程來看,其形成與發展一直處于自然發展狀況,有著很強的自我調節性和自發性。武術的產生、發展、成熟與中國傳統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都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武術要發展創新,走向世界,成為民族的、世界的,傳承深厚文化底蘊的武術,在高校廣泛深入的開展是必不可少。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高校武術教學將成為繼承、發揚、傳播我國傳統武術的一種重要手段。我們的武術教學應該堅持“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終身體育技能為中心,加快教學改革的步伐,運用科學的原理與方法指導我國傳統武術在高校的普及和提高,加強傳統武術在高校教學的研究。使傳統武術這一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為學生所掌握和運用,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終身體育鍛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