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云
摘要:鄧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緊緊抓住中國封建專制主義影響深遠、民主和法制傳統很少的特點,把民主的重要性提到了決定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前途和命運的戰略高度,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民主,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民主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論創新成果。他以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為基本依據,充分吸收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總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深刻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規律。提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系統的民主政治思想,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而把馬克思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關鍵詞:民主政治實踐價值
中圖分類號:A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09-0089-01
一、民主的定義
從本質意義上說,民主主要是指政治民主。政治民主即通常所說的國家形態的民主,它是一個歷史范疇,是指政治權力為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占有,人民真正平等地、普遍地,自覺地參加一切國家事務。國家形態的民主屬于政治上層建筑,在階級社會中,它隨著經濟形態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統治階級的更換而更換。政治民主的每一次發展,都將使社會有更多的人參與政治生活并獲得政治權利。政治民主的最終歸屬是被社會民主,而社會民主的實現則有賴于全人類的徹底解放。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民主的本質:“民主是一種國家形式,一種國家形態。因此,它同任國家一樣,也是有組織地有系統地對人們使用暴力,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著形式上承認公民一律平等,承認大家都有決定國家制度和管理國家的平等權利。”在國家消亡以前,政治民主是民主建設事業的關鍵部分,在各民主形式中占據主導地位,為經濟民主、思想民主、文化民主等其他社會民主的發展提供保證并開拓道路。社會主義社會也不例外。沒有完善的政治民主,其他社會民主就不可能健康發展。同時,其他社會民主能為政治民主建設培養民主意識,創造社會心理條件、物質基礎和社會環境,在這些民主建設中養成的民主意識、民主生活方式和民主承受能力,所建立的民主機制、民主制度和所創造的物質財富,都將轉移到政治民主建設中,為政治民主的發展提供經驗教訓和物質保障。
在人類歷史上,資產階級的政治民主是民主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它用政治民主代替了政治專制。但它本質上與奴隸制、封建制一樣,都屬于為少數人服務、被少數人享有的民主。社會主義社會的出現,結束了剝削制度民主制發展的進程。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上的社會主義民主,不再是極少數人享受民主的民主制度,而是絕大多數人享受民主的民主制度。只有社會主義民主,才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使國家權力成為了人民的權力,從而使“大多數人的統治”以國家政治制度的形式成為名副其實的現實。
從理論上、本質上說,社會主義民主是民主政治的最高形態。但是,由于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傳統政治文化的束縛、人民受教育程度的落后及參與機制的不夠健全等諸多復雜社會歷史因素的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在現實實現程度和實現形式上還處于不完善階段,推進政治民主化,仍是一項艱難而復雜的系統工程。
二、鄧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產生及發展歷程
第一,1941年到1978年是萌芽時期。這一時期,鄧小平主要是對黨與政權的關系、實行民主政治的意義、發展黨和國家民主生活以及民主集中制原則等方面進行了論述。主要體現在《黨與抗日民主政權》、《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E的講話》等文章中。
第二,從1978年到1982年是形成時期。這一時期,鄧小平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民主、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探索,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主要體現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等文章中。
第三,從1982年到1992年是完善時期。這一時期,鄧小平對民主政治的本質、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目標、政策及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性、政治體制改革的有關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闡述,為我國民主政治發展指明了方向。主要體現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系列文章和談話中。
三、鄧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基本內容
關于民主政治建設的戰略地位,鄧小平指出: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目標,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
關于發揮人民民主制度的傳統優勢,鄧小平強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和完善各項基層民主制度。
關于民主政治建設的重點,鄧小平認為:黨的民主執政是重中之重,民主政治要制度化和法律化,要健全民主政治的體制保障,大力培養民主政治意識,進一步完善民主監督機制。
關于民主政治建設基本原則,鄧小平指出:民主政治建設要走自己的路,有中國的特色;民主政治建設要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民主政治建設要穩定、有序地推進。
三、鄧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實踐價值
第一,指導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按照鄧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我們黨始終把發展民主、健全法制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發展完善我國基本政治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方面,擴大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能,制定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各專門委員會的議事規則和工作程序,完善了選舉制度,密切了各級人大與人民群眾的關系等等;在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和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方面,堅持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的各種合作方式和對話渠道,充分發揮他們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作用,使其成為了我國的重要民主形式;在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方面,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保障民族自治區域的自治權利和民族平等權利,培養了一大批少數民族干部,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為保障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我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從民主政治建設的角度,確立了法制建設的戰略地位。大力倡導法治觀念,使黨的領導逐步由人治轉向法治。以實現人民的民主權利為宗旨,我們將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里的民主生活、民主原則、民主形式、民主程序,用系統的制度和法律逐漸加以固定并使之完備起來,使我國的立法工作在改革開放以后,以史無前例的高速度向前發展。
為了切實推進我國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黨和國家在以民主和公開為核心的制度建設上,在制定有關基層民主政治建
設的政策和法律法規,領導和指導人民群眾進行基層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城鄉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各企事業民主管理和基層群眾自治取得了重大發展,基層民主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走上了依法進行的軌道,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群眾的主人翁責任感和積極性、創造性,使民情、民意、民智在決策和管理中得到體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參政議政渠道日趨暢通,各種制度和運行機制日趨完善,在人民群眾參政議政方面創造了很多好的形式,并從制度和機制逐漸完善。村委會、居委會、職工代表大會、群眾來信來訪制度等在社會政治生活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在向制度化、法律化的方向發展,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有許多民主黨派人士在各級國家機關擔任領導職務,各級政協的工作步入正軌,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第二,為新世紀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指明了方向。
首先,鄧小平關于加強制度建設的思想為新世紀民主政治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指明了方向。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因此,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重點是切實改革和完善黨和國家的制度,從制度上保證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經濟管理的民主化、整個社會生活的民主化。在新世紀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必須緊緊抓住制度建設這個帶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不斷使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要從我國國情出發,采取切實措施健全民主制度,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健全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開辦事制度。
其次,鄧小平關于加強法制建設,實現民主政治的法律化為新世紀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指明了方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必須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治理國家靠人治是危險的,要通過改革,處理好法治與人治的關系。按照鄧小平加強法制建設的總體思路,在新世紀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必須緊緊抓住社會主義法制,實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方略,努力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不斷使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最后,鄧小平關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比資本主義更高更切實的民主為新世紀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指明了方向。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在經濟上趕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創造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他強調,我們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主要應當努力實現:政治上,充分發揚人民民主,保證全體人民真正享有通過各種有效形式管理國家、特別是管理基層地方政權和各項企業事業的權利,享有各項公民權利。新世紀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緊緊抓住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社會主義愈向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也愈向前發展。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十分注重民主政治建設,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當前,我國以人民當家作主為本質特征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正在日益展示出極大的活力和優越性,展示出蓬勃的生機和光明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