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輝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初中政治課教學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究其原因,有教材的問題,也有政治教師自身教學的問題,改變現(xiàn)狀已迫在眉睫。而各種教學改革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是,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內(nèi)部動機。我結合多年農(nóng)村初中政治教學實踐,提出在實施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中應該注重學生情感參與,并就情感參與教學模式的要略做了探討。
情感參與就是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參與教學。這里把主體情感參與和行為參與一起提出,并不是因為情感與行為的參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范疇,事實上這是兩個層面的內(nèi)容。比較而言情感的參與是作為行為參與的前提而存在的,有意義的行為參與必然包含學生情感的參與,沒有情感參與的行為參與是沒有多少意義的。這里之所以相提并論,是考慮到情感參與有其自身的獨立價值。情感參與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它僅僅只能給探索者指出一個方向,其中具體方法的運用因人而異,這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略談幾個方面。
一、傾注愛心,以情育情
愛,作為人類一種神圣而強烈的感情,有強大的精神動力。首先,愛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教師的愛能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依戀,使學生樂于與教師交往,從而使師生共鳴,學生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育,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其次,愛能使學生執(zhí)著進取,使學生思維專注而聚焦。學生往往能排除雜念,專心致志地聽課。再次,愛能使學生熱愛教師所教的學科。教師對學生的愛表現(xiàn)在對學生積極進取和希望學生成才的期待上,教師將這種真摯的愛和暗含的期待滲入學生的心田,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動力,激發(fā)學生努力學好這門學科的力量和信心。最后,強烈的愛能使學生淡化學習之苦。
二、認真鉆研教材,增加知識儲備
要想讓課堂教學吸引學生,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這是對教師最起碼的職業(yè)要求。如果連教師都對教材懵懵懂懂,那么課堂教學肯定也是語言不詳,甚至不知所云,對于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自然也難以駕馭,學生自然就不會買帳。其次教師必須注意加強學習,增加知識儲備。所謂“學為人師”,不“學”何以為“師”。對于所教知識涵蓋了心理學、法學、政治學等的初中政治教師而言,這種日常的學習就顯得更為重要。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吸引學生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引起學生認知矛盾的常用方法,它能將學生引入到問題之中,通過“設疑”使學生對要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疑問,出現(xiàn)心理的不和諧狀態(tài),進而激發(fā)其學習的內(nèi)部動機。初一初二的政治課教學內(nèi)容有不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要想吸引學生情感的參與,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矛盾。在初二教學生如何加強自我保護時,筆者就學生常遇到的一些傷害事故,結合現(xiàn)場模擬錄像問了一系列的“怎么辦”,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模擬應對方法。
四、發(fā)掘教材知識的興趣點,吸引學生
要想讓所有學生一節(jié)課每分鐘都注意聽講是不太可能的。在教學中我給自己定了個“死規(guī)定”,就是每節(jié)課都要做到最起碼有一個(盡可能多個)環(huán)節(jié)能吸引全班學生,抓回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講法定繼承,就留了一個比較復雜的案例讓學生試著用所學知識去劃分遺產(chǎn),學生未經(jīng)詳細思考就暢所欲言,被老師一一否定后全班同學更是躍躍欲試,并把問題延伸到了課后。這樣做的效果很好,會引起學生對教學的心理期待。
五、抓住時機,適時教學
教學應以教材為依據(jù),但有時也不宜過分拘泥于教材而放走了轉瞬即逝的教育教學時機。比如初一教育學生善于認識自己,我要求要好的同學之間相互給對方指出存在的毛病和不足。很多同學不愿意認真對待,不愿意給別人指出不足,更不愿意別人給自己挑毛病,眼看現(xiàn)實的設想無法實現(xiàn),我不動聲色,拋開教材開始講起了《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初一的學生多數(shù)都沒聽過這個故事,鬧哄哄的課堂頓時安靜下來。聽完故事后我未加任何評論,但我的用意何在學生早已心知肚明,通過這種方式同樣也達到了教育教學的目的。
總之,情感參與教學模式指導下的具體方法運用是多種多樣的,筆者結合政治課教學現(xiàn)狀和教學實踐所講的幾個要點僅作參考。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新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