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泰
抓好教學常規,就是要認真落實教學各環節(備、講、輔、批、考、評、補等)的規范要求。這些規范要求是廣大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也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在新形勢下,常規管理要著眼于一個“實”字,力求抓得嚴,抓得精,收到“實效”;要堅持一個“恒”字,一抓到底,持之以恒,把常規變為大家的習慣和基本品質;要追求一個“新”字,盡力追求教學常規的不斷優化,在常規中創新。要開展經常性的檢查督促活動,對每位教師的各個教學環節情況認真考評認定。要實行集體備課,發揮集體力量,匯集集體智慧,提高備課質量;提倡啟發式教學,導趣、導疑、導思、導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聽課、評課方面,要從質與量兩個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對聽課、評課記錄要開展經常性地檢查評比。要以課堂教學作為課改的主陣地,以實施創新教育作為主渠道,狠抓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堅持開展好“四課”活動,即老教師上好示范課,骨干教師上好觀摩課,中青年教師上好優質課,待達標教師上好過關課,倡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三個熟悉”“六個帶進”,實現“六個還給”。即熟悉大綱、課標、熟悉教材、熟悉學生,教師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情感帶進課堂,把興趣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競爭帶進課堂,把質量帶進課堂。實現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當好組織者;把時間還給學生,教師當好引導者;把探索還給學生,教師當好點撥者;把活動還給學生,教師當好設計者;把創新還給學生,教師當好激勵者;把個性還給學生,教師當好評價者。課堂教學中問題讓學生提,思路讓學生想,答案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講,課堂上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師生的人文關懷,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要加強教育創新,深化教學領域里的改革,積極推廣先進的教學方法,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和促進者,要積極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要認真研究新形勢下學校管理的新情況、新思路,大膽進行學校管理體制的創新,實現學校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以科學管理推進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
要樹立校本培訓的指導思想,努力提高業務水平。采取“以老帶新,師徒結對”的方式,充分發揮老教師在教學中的示范和“傳、幫、帶”作用,使青年教師及早掌握教學常規技能,借鑒學習老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少走彎路;開展“三級達標”活動,即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教學基本素質和優質課的三級達標,促使他們沿著由合格教師到優秀教師的路子發展。
要努力探索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進行自我批判,有意識的分析、再認識的思維活動。它具有較強的理性和研究性,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針對于教學過程中的情景性、個體性。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要從理論、專業方面和教學基本策略等方面探索教師的教學反思。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善于對教學過程的得與失進行認真地、自覺地反思。
做好教學反思首先要以理論和專業基礎兩個方面為突破點。要以轉變教學理念作為轉變教學行為的支撐。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同時還要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因為專業知識對開展教師反思至關重要。要認識研讀專業名著和專家著述,尤其是閱讀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專業名著,不斷提高專業素養、了解學科的前沿成果,并且從中學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推理證明、評價論斷等研究方法。其次,要注重研究的策略問題。一是要重視案例研究,即以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的事件為對象再現,也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述出來,然后以其為載體分析、研究,以期從中得出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有針對性的收獲。二是要善于觀察、發現問題。要及時做好課后小結和教學札記,及時審視自己在教學行為中的得與失,在反思中自我激勵,在反思中找到職業的樂趣與動力。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常規與創新并不矛盾,遵循教育規律與張揚個性魅力和諧共進。作為一名教師,要時刻保持積極、主動、向上的心態融入到教學改革的潮流中,要使教書育人成為自己樂趣的源泉,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充滿智慧和個性魅力的教師,從“必然的王國”進入“自由的王國”。
作者單位:河南省新野縣基礎教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