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焰
一、教育體系中的弱勢群體
弱勢群體是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從教育機會的角度分析,在這些人群當中存在著三類教育弱勢群體:(1)中西部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適齡兒童與少年。(2)身處城市或發達農村地區,來自弱勢社會人群的正規教育的適齡人口。(3)那些未完成義務教育、已進入勞動市場的低技能人口。
二、教育對弱勢群體的重要性
教育對弱勢者個體而言,其作用和影響是巨大的,表現在:(1)教育可以使弱勢者獲得新知識,提高勞動技能。(2)教育對弱勢者家庭和子女將產生重要影響。(3)教育有利于解決弱勢群體在民主權利、人格尊嚴、勞資糾紛調解中的不利境地。(4)教育有助于改變弱勢群體的貧困文化。因此,從長遠來看,要使這些弱勢群體從根本上擺脫弱勢的地位,必須建立起完善的政策支持系統,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觀,加速完善與改革教育和培訓體系。
三、構建弱勢群體教育的政策保障
弱勢群體教育問題的實質是教育公平的問題。弱勢群體教育問題不僅貫穿于整個基礎教育之中且也存在于高等教育領域和終身教育之中,需要社會關注,集中精力解決。
1.明確政府在解決弱勢群體教育問題中的主導地位
第一,政府要制定傾斜性政策,確保弱勢群體教育的經常性開展。第二,健全法制,提高執法力度。應呼吁國家盡快制定保障弱勢群體受教育權利的專門法規,加強執法力度。第三,設立專門機構,建立教育資源和人力資源補償機制。第四,建立對弱勢群體教育的關懷制度,對弱勢群體教育給予大幅度的政策、資金、編制、待遇等各方面的傾斜,以消除因外部各種差異而帶來的教育機會不平、人均教育資源不均衡以及各種歧視,對弱勢群體給予更多的補償。
2.建立科學合理的弱勢群體教育資助體系
各級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和全日制公辦中小學應進一步完善保障弱勢群體子女接受基礎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機制,使弱勢群體子女受教育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接受基礎教育程度達到當地水平。同時,應建立弱勢群體教育的經費籌措保障機制。現階段可從教育附加費中專門安排一部分經費,用于弱勢群體教育工作。
3.大力推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著力促進各類教育的有機銜接,協調步伐共同進步
推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必經之路,也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必要措施。應該在深刻分析全省基礎教育失衡現狀及其原因的基礎上,科學論證實現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思路和具體措施,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應明確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總體目標,堅持入學機會和就學過程平等、家庭及其他投入補償、循序漸進、政府主導的原則,注意克服均衡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4.著力提高弱勢群體自身的綜合素質
對弱勢群體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可以采取遠程教育、舉辦專門學校、降低學習門檻等特殊辦法加以解決。弱勢群體應積極配合國家和政府的措施盡快改變自身落后的素質,取得生存和發展的能力。
5.加強對弱勢群體教育的督導評估工作
各級教育督導部門應始終將少數民族教育、特殊教育、農民工子女教育和下崗工人子女教育納入教育督導的指標體系,作為評估各市、縣(區、市)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及時發現和解決弱勢群體教育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幫助弱勢群體解除后顧之憂。
總之,弱勢群體由于一開始就處于社會的不利地位,因此在制度化的教育中經受多種多樣的不利遭遇而可能被社會邊緣化。只有明確政府的主導責任,本著“弱勢者優先”的原則,加強對弱勢群體教育的政策和資金傾斜,制定可持續發展作用的支持機制,始終盡心盡力地補償,將保障弱勢群體平等受教育權看作是理應給予他們的政治權利而非慈善行為,才能很好地解決弱勢群體教育弱勢導致的社會公平缺陷問題。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信息技術系教育技術學08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