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素芬
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核心。小學數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順利的進行創新教育,就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和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學會探索和創新。
一、老師要有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意識
觀念支配行為,受傳統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能力的培養,且習慣于把自己的思想強制性地灌輸給學生,扼殺了學生頭腦中的新想法,這樣怎能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要想培養創新型的學生,教師必須要轉變觀念,從“以教師為主,以知識為核心”的傳統模式教學觀念向“以學生為主體,知識與能力并重”的開放教學觀念,樹立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意識。
二、設計課堂結構,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程序的結構設計,突出了教師的引導,學生能較好地掌握書本知識。但其思維空間受到束縛,不能很好地得到發揮,尤其是到了高年級,學生的知識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思維比較活躍,僅僅學習書本上的新知識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高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他們可以通過預習,看參考書,初步理解要學的知識,并能提出自己的見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發現的、疑問等,有利于學生主體思維的個性發展。
以授新課為例:1.預習交流。小組相互交流預習認識,訓練人人思考、表達的能力,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展現給全班同學,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完善對要學知識的認識。這樣學生敢于想象、積極思考,突破了書本知識的局限。2.小結知識重難點。教師對學生構建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整理,明確重、難點,并加以點撥,使學生自我學習的知識得到升華。3.嘗試練習。讓學生嘗試做一些習題,體會解題方法的運用,這樣能使學生感受到自我價值的體現,通過評講,矯正了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偏差,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4.歸納總結。歸納總結出解決的方法,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加深刻了。5.提高練習。運用判斷對錯、改正、在實踐上的運用等多種形式,鞏固所學成果。6.課堂小結。使學生再次弄清本課內容及解題方法,提高學生認識。這樣的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加了學生說、練的時間,減少了教師說課的任務,整節課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三、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學會探索和創新
在教學中通過數學概念的產生與發展,數學規律的形成與應用,讓學生學習科學、嚴謹的分析方法,增長才干,提高素質。首先是在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充分利用舊知識與實際發展的不相適應,或者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沖突,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鼓勵他們積極探索、研究,不斷地進取。如付菜款,計算必須精確到百分位,即保留兩位小數,是計算的需要,而在生活中,只保留一位小數,是為了方便付款。通過比較,學生明白了求積的近似值要看實際情況。其次,要從數學規律形成的教學中,使學生重視實踐,學會觀察、分析、概括。例如,教小數的性質時,讓學生動手量一量、畫一畫、比一比0.3米、0.30米的長短,觀察變化情況,找出規律,概括出小數性質。最后,要通過對數學規律的運用,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砂才虐l展性的練習,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分析問題,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秘。
數學課堂教學要科學地設計課堂結構,突出“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鼓勵他們敢于想象、勇于創新。
作者單位:湖南省祁陽縣羊角塘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