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宇橋
摘 要: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并經常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具有內在的趨向性和選擇性。興趣可以轉化為內在動機,成為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的直接動力。本文根據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對化學教學中優(yōu)化學生興趣途徑進行粗淺的歸納。
關鍵詞:化學教學 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并經常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具有內在的趨向性和選擇性。興趣可以轉化為內在動機,成為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的直接動力。一切有效率的學習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正如愛因斯坦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下面我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和平時的教學,淺談如何優(yōu)化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善學化學。
一、重視化學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對于初三學生來講是一門新學科。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較強,對于變化莫測的化學實驗現象,往往有濃厚的興趣。在重視化學實驗教學的基礎上,課堂的演示實驗、學生課堂實驗、學生的家庭實驗以及為解決學習問題所開設的實驗,我認為都要重視,要有側重點,但不能有所忽視。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我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興趣盎然的觀察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形成積極思考的氛圍,從而使學生學到化學知識。例如,在講二氧化碳性質時,我沒有先講性質,而是將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一高一矮蠟燭的燒杯中,讓學生由觀察到的現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質。
其次,我指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學生實驗。學生自己實驗時,興趣較濃。為了避免學生動手的盲目性,我因勢利導,把單純的興趣轉化為對學習知識的樂趣,成為學習的動力,注意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方法,指導他們分析實驗現象,書寫實驗報告。
此外,我還指導學生做家庭實驗。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結合本校實際,盡可能地做一些有意義的實驗。例如:在講“緒言”時,我先避開課本,做幾個有趣的實驗,例如:“變色水”、“清水變牛奶”等,此時學生一個個睜大了好奇的眼睛,然后引出新課內容。這樣緊緊扣住學生的心弦,效果當然要比平鋪直敘好得多。再如講了金屬的化學性質后,指導學生學會鑒別“假黃金”(銅鋅合金)和真金;講了酸性、堿性之后,指導學生去測定本地土壤、水樣的酸堿性;講了有機物的知識后,指導學生去學會鑒別羊毛衫的真與假。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大量事實表明,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使他們自己全身心參與到活動中,能更好的發(fā)揮他們自身的潛能,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耳聞不如目見,目見不如足踐。”在學課外活動中,我讓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動手做實驗,培養(yǎng)學生既動手、又動腦的能力。例如,用天然鮮花制作酸堿指示劑;用廢舊物品制一個簡易凈水裝置;從廢舊電池中回收鋅和二氧化錳等。此外,還組織學生聽化學講座,觀看化學科普影片,參觀化工廠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他們了解酒是如何釀造的,自來水是如何凈化的,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化解教學難點,提高學習興趣
面對教材中教學難點內容,學生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如果在教學中不及時化解這些難點,就會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出現兩極分化。在教學中我把握好教學的難點內容,并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能有效地提高和保持學生高昂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化學元素符號”、“化學式”的教學時,我采取分批識記,積少成多。對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我教給他們“五查”:一查化學式寫得是否對;二查配平是否正確;三查“等號”有沒有寫,四查條件有沒有標注;五查該畫的“↑”或“↓”有沒有畫。我將常見元素和根團的化合價、酸堿鹽的溶解性表編成口訣了幫助學生識記。對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溶液中的有關計算,應重點授予方法,“授人以漁”,讓他們多練,盡可能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公式和規(guī)律。對于零碎的化學知識,我平時指導學生多歸納,多總結。另外,我還借助計算機多媒體來突破化學教學中的難點。例如,在講分子和原子知識時,我借助多媒體模擬有關化學變化中分子、原子的運動,幫助學生理解分子、原子等抽象的知識。在教學中我認為只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做到“因材施教”和“分層教學”,就可以不斷化解教學中的難點,并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重視了化學實驗、課外活動的多樣、教學難點的化解,就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起學生學習化學的潛能,從而讓學生愛上化學這門學科,樂學善學化學。
參考文獻:
1.燕國材.《非智力因素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2.陰國恩,李洪玉,李幼穗.《非智力因素及其培養(yǎng)》.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