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英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共同創造了祖國的歷史。在歷史教學中,怎樣講述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和民族關系,如何評價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是歷史教學中比較復雜的問題。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這些問題非常重要。如果講不好,學生不但不能正確理解,反而形成錯誤概念,甚至產生不滿心理,更為嚴重的是影響民族感情。那么,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講述民族關系呢?
一、要實事求是地講述少數民族的歷史
1.我國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大家庭
翻開歷史畫卷,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漢族和其他各民族都是我們祖國這一大家庭的成員,而且有些民族的歷史非常悠久,例如,西北的羌族,南方的苗族等,在漢族形成的同時就出現了。今天滿族的祖先西周的肅慎,蒙古族的祖先商代的東胡,曾經十分強盛,并且建立過政權。秦漢時期,北方的匈奴族十分強盛,隔著長城與秦漢帝國對峙。魏晉南北朝時,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則更多,而且不少國家還進入到中原地區。宋朝時,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黨項族建立的夏,就統治了大半個中國。元明清時期,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管轄的范圍更廣,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統一了中國,成為我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封建王朝。滿族建立的清朝,疆域廣大,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2.少數民族也是祖國締造者
在歷史上,由于各民族的不斷發展,逐步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在締造我們偉大祖國的過程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我國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民族,就是一直受到華夏族歧視的犬戎族,在中原先進經濟文化的影響下,通過商鞅變法,一躍而成為戰國時期的強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任務,推動了我國歷史的向前發展。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建立的北魏,在統一北方后,經過孝文帝改革,逐步強盛起來,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展和各族人民的大融合,為隋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到后來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滿族建立的清朝,不但入主了中原,而且統一了全國。我國今天的行省制度就是從元朝開始的,我國今天的版圖,基本上是清朝前期確定的。由此看來,在祖國的發展中少數民族同樣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3.少數民族開發了邊疆
回顧歷史不難看出,少數民族對祖國邊疆的開發,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正是邊疆各族人民對邊疆經濟的開發,并與中原地區建立了密切的經濟交往,才使多民族國家形成了統一的不可分割的經濟整體,為后來我國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維護了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
在歷史上,少數民族在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領土完整方面曾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例如清朝時期,東北各族人民反抗沙俄入侵我國東北的斗爭,西北各族人民支持清軍反擊大小和卓兄弟分裂祖國的斗爭。到了近代,各族人民聯合起來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利益。
然而,由于各個民族在歷史發展中的不平衡,決定他們所起的作用也不盡相同。中國這個統一的國家,不是由某一個民族締造的,而是所有的民族,包括歷史上存在過而現在已經消失了的民族。在歷史教學中,要實事求是地講述少數民族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二、用矛盾的觀點看待民族關系
回顧中國歷史,既有各民族友好相處、和平發展的統一時期,也有各民族互相對立、彼此爭戰的分裂時期;既有漢族建立的政權,也有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既有漢族內部的戰爭,也有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以及各少數民族之間的戰爭;既有外族的入侵,也有反抗外來侵略的戰斗等等。歷史上,多民族的中國存在著統一和分裂的情況。在各民族之間,當矛盾的同一性占主要地位時,彼此就友好相處,互相往來,和平發展,國家就表現為統一狀態,例如,秦漢的統一,隋唐的統一,元明清的統一等。當矛盾的斗爭性占主要地位時,民族之間就相互對抗,甚至爆發戰爭,國家就處于戰爭或分裂狀態,例如,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南北朝的分裂,五代十國的割據狀態等。同時,矛盾雙方還可以互相轉化,比如宋與西夏、遼、金的戰爭,雙方統治階級幾乎動員了各自一方所有的人力和物力,但在戰爭之后,各民族之間,特別是各族人民之間,又出現了和平相處的局面。
在歷史上,民族戰爭使各族人民遭到浩劫,造成人口大量死亡,經濟文化受到破壞,然而,戰爭也是各民族之間相互接近的一種重要方式。歷史上每一次戰爭之后,總有大批被征服民族的人民被強迫遷徙到另一個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雜居錯處,相互融合。東晉十六國時,民族戰爭經常發生,正是在這一時期形成了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蒙古族、滿族如果不入主中原,他們就不會有較多的成分融合到漢族之中。戰爭有利于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這是戰爭在客觀上起到的作用。
團結就是力量,合作創造和諧。在中國歷史上,各民族之間的仇視、屠殺和戰爭是暫時的,各族人民友好相處是主流。各民族之間進行著經濟、文化上的交流,共同締造和發展了多民族的偉大祖國,促進了中國歷史的發展。
作者單位:內蒙古通遼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