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智鋒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為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關心的問題。教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的統一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學生的學習又是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進行的,因此,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師如何通過自己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去觀察、思考、探索,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去獲取知識,使他們不但學會知識、運用知識,而且懂得如何去學,這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根本所在,也是提高課堂效率關鍵所在。
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
1.傳統的課堂教學基本上是一種模式,老師講,學生聽
農村教師因為覺得學生基礎要比其他學校差,因而在課堂上對學生左不放心,右不放心,覺得要講的東西太多,甚至怕學生不懂,講了一遍又一遍,結果學生仍茫然不知所措,不是自己努力得來的,印象不深,學得死氣沉沉,效果甚差。所以作為教師真正要做的事,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做一個引導航向的人,引導學生自己全身心地去讀書、去思考、去探究,而不是一個演說家。因此要從以教師為中心走向以學生為主體。
2.數學教學目標的定位要著眼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探索精神,教給學生自主獲得知識的本領
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原則,強調師生合作,教學合一。營造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從“教學生學”到“教學生會學”。
3.有人認為自學就是自己學,排斥了老師的作用,這是片面的
自學不等于無師自通,而是要老師把工夫花在怎樣講,講什么上?我認為,教師應講其精華,講其所需,不是羅列、復述知識的照本宣科,而是應通過講,教會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離開老師的講,現在的問題是講的太多太雜,重點不突出,學生不感興趣,不愿聽,本來學生已經懂了的和學生自己能夠掌握的,老師還在反復的講,影響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而真正希望講的有時又一帶而過,中、差生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兩極分化越來越大,不利于大面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現在的教改實驗,就是為了改變上述不合理、低效率的局面。
二、教會學生科學地思維
1.教會學生科學地思維,應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
即(大綱)所強調的,數學教學中,發展思維能力是培養能力的核心。數學教學應力求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然后根據反饋信息,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2.數學教學不應是“結果”的教學,而應是“過程”的教學
數學活動的教學,就是要把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展現給學生。具體來說,就是要把問題的提出過程、知識的獲取過程、結論的探索過程、問題的深化過程等分析、解決問題的艱難曲折過程展現出來。
3.在高中階段,用科學方法論指導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用科學方法論指導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論的教育。就是要注意提示隱含在教材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展現數學知識形成、發展的軌跡;要注意從科學方法論高度指導學生解答數學問題及其他應用問題;要注意應用科學方法論觀點提示和探索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
三、重視課堂的分層次教學
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又存在能力差異,導致不同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與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因此在普通高中數學教學中試行“分層次教學”就顯得格外重要。
1.創造良好的環境
分層次教學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為了不給差生增加心理負擔,必須做好分層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講清道理。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分層次教學的目的不是人為地制造等級,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讓不同成績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力,以逐步縮小差距,達到班級整體優化。
2.課前預習層次化
針對高中生閱讀理解能力相對提高,學習的目的性、自覺性明顯增強的特點,只要教師能深鉆教材,領會一“綱”兩“說明”之精神,把握其彈性,根據已定的教學目標,明確提出各層次的預習目標,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看書預習方法,就會獲得滿意的預習效果。
3.課堂教學層次化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交流,調動雙邊活動的積極性是完成分層次教學的關鍵所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又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從而使全體學生悟出道理,學會方法,掌握規律,提高了信心。此外還要安排好教學節奏,做到精講多練,消除“滿堂灌”,消除拖泥帶水的成分,把節省下來的時間讓學生多練。在此基礎上可適當補充些趣味數學,以便活躍課堂,努力做到全體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參與教學全過程。
總而言之,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老師要積極的思考,努力把課堂45分鐘的效率發揮到極致,從而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改革。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立發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