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鐵騎
在作文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參與教學全過程,能把圖、聲、字等教學材料融合, 改變作文教學信息傳遞方法和手段, 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動靜結合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多種感覺接受刺激,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興趣盎然,滿懷信心地實現作文教學目標。
一、用“媒”激“興”,寓寫于樂
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習積極性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運用聲像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
“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是學生作文的難點,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的意義、重要性并不能奏效。運用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聯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活動,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狀態,視寫作為樂事。
創設情景,我們可以通過網站下載,數碼拍攝,或收集到的圖片、照片通過電腦處理,設計制作成圖像背景,讓聲、像、形同步的“動態”畫面把學生置于特定的情景中,使學生觸景生情,在愉悅的情緒體驗中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時選用錄像媒體,其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會說”。這樣不但能使學生對寫作過程和寫作結果產生成功的心理體驗,而且會對作文產生“愛寫”的興趣。
二、用“媒”誘“說”,寓說于景
要寫好作文,觀察是第一步。很多中學生對現實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細致觀察,難以發現其間內在的聯系和發展關系,以至于出現作文內容重點不突出、條理紊亂,不能清楚地寫出所見、所聞、所感。因此,需要教師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導學生按順序、有重點地學會觀察、善于觀察。而多媒體計算機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具有獨特的優勢。計算機可將文字、聲音、圖像直觀形象地顯示出來,教師可根據教學要求把圖中的事物作從小到大、從遠到近、從整體到部分、從表面到本質的處理,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反復觀察,從而使學生的觀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細致。
計算機進入了課堂,為學生的說創設了情景。當學生觀察了柑桔后,教師很自然地用一句過渡句:“其實,柑桔很美,缺少的只是發現,不信你們瞧!”屏幕上顯示出了不同角度的畫面,頓時,教室里沸騰起來了,學生面對一組精美的畫面,歡呼雀躍:“呀!好美呀!”“真美!好想吃一個!”教師緊接著問:“想不想給大家介紹介紹”“想!”學生的表現欲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個個躍躍欲試,這時教師再因勢利導:“請你們按剛才的觀察方法加以觀察,然后按一定的順序向大家作介紹。比一比誰是最佳講解員!”鮮明生動、深情并茂的畫面,把學生的思維緊緊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學生想說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了。這時教師再讓學生同桌對說,小組討論,大組交流,學生的話匣子一下打開了,個個說得開心,個個神采飛揚、信心十足。就連平時作文特差的同學也舉手發言了,而且說的還比較有條理這也為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用“謀”促“寫”,寓寫于景
中學生作文感到最苦惱的是“沒啥可寫”,其次是“寫不清楚”,“寫不具體”。要幫助他們突破這些難點,必須根據其心理特點及“遷移規律”設計課堂教學結構,充分發揮媒體群的整體優勢。教學開始,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憶分析與教學目標有關的例文,邊用有強烈視覺效果的投影片將其重點片斷、寫作要點或寫作提綱顯示出來,以引起學生的充分注意。讓學生從范文中找到相應的寫作方式,如何選材,解決“無米之炊”的問題從作者寫作思路的“原型”中得到啟發,形成有效的認知結構,將例文中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能直接遷移到作文中。如寫《柑桔》引導學生邊回憶、邊展示,先在投影片上歸納出的“抓住事物特點,用‘總……分……總結構,用列數據、打比喻等說明方法,及形容詞描述事物,抒發感情”的寫作方法,學生作文的思路即可開啟。在這里,例文是一個臺階幫助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投影媒體即等于給學生“一根拐杖”,幫助學生降低寫作難度,創造有利的心理條件,讓學生主動投入寫作活動之中。當學生通過觀察指導產生“會寫”的情感時,抓住契機,要求學生在事先預備好的投影膠片上進行片斷練習,即練習寫好文章的重點部分,“把話說具體”。
四、用“媒”評“優”,寓改于屏
寓改于屏利用多媒體評改作文,能大大提高評改的效率。把學生的優秀習作顯示在屏幕上,作為范例講評。這樣做遠比教師用小黑板抄寫一篇典型的習作,然后再由教師一人講評,質量要高得多、速度快得多、容量大得多。最后指導學生下筆寫作文。先讓他們自己打草稿,打好草稿后老師要求認真修改,也可同位互改。隨著教師的點撥,受著伙伴的啟發,獲得眾多信息,及時從寫作規律上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及時予以修改,劣作變佳,佳作更佳。
因此,利用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多方位地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單位:湖南省祁陽縣黃泥塘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