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清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數學能夠處理數據和信息,進行計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現象、科學技術和社會系統的數學模型。
數學是一門難學的課程,也是一門難教好的課程,它所以困難在于:(1)數學有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點,自然科學常發生新理論代替舊理論的情形,但數學不會如此。數學學習是數學發展史的縮影,是一個累進過程。這章與前章,這科與另一科,密切聯系,前面的學習水平直接影響后面的學習。(2)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的學科,高度抽象的概念,科學簡潔的數學語言,嚴謹的邏輯體系,深刻的數學思想方法,都使得相當數量的學生難于理解數學。(3)數學是人類活動、創造性的產物,數學活動的核心是思維,是數學方式的思維。認識是個人獨特的構造結果,人的思維活動有強烈的個性特征。每個教師有自己的教學習慣、教學特點,即教無定法,但教有定規,這個“規”,既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又要符合數學自身的發展規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環境,這種特定的文化氛圍,導致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已有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特別是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只有用內心的創造與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數學,才能真正地掌握數學。因而數學教育要展現數學的思維過程,要學生領會和實現數學化,自己去“發現”結果。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設計優化的教學環境,是每個教師天天要遇到的難題。
高科技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觀念,也改變了數學知識的結構和課程目標.數學教學要使學生具有開闊的數學視野,發展學生的數學意識,“反璞歸真”揭示數學本質,“要講推理,更要講道理”,突出算法在數學發展中的獨特作用,力求把算法融入到數學課程的各相關部分。傳統的教學方式顯然不能對這些源于技術的變化應付自如,這一切的實施必須有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撐,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已成為現代教育觀念的一部分。
一、信息技術的應用給數學實驗提供了可能
數學的創新教育,更需要數學實驗、猜想。在數學實驗中,觀察、分析、對比、歸納、建立關系,處理數據、發現規律,信息技術的應用給數學實驗提供了可能。
二、信息技術方便地實現數學對象的多重表示
信息技術使數學概念、理論及數學問題容易用數字的、圖形的、符號的、語言的等多種方式表達。學生可以在這些表示法之間進行自由轉換,既可以用計算機或計算器的數據處理分析功能、作圖功能、可視性與動態顯示效果,又可以通過圖形的方法或數值的方法來探索數學,使得“多重表示與表示的互相轉換”這一重要的學習理論的實現成為可能。
三、信息技術融入數學教學為學生進一步展示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信息技術的融入利于創設新穎的教學環境,教學模式將從以教師講授為主轉為以學生動腦動手自主研究、小組學習討論交流為主,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得出結論,使創新精神與能力得到發展。
四、信息技術可以發展學生思維
信息技術可以發展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形成更高級的概念與能力,學生可以達到傳統途徑下所無法實現的領悟層次。
五、信息技術使數學思維“可視”
信息技術傳遞動態信息的特點使思維“可視”,為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提供“直覺”材料,為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感性準備。
六、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實現特色教學
由于大量的教學資源庫的出現,豐富的教學素材(案例、動畫、課件、多媒體題……)供教師按自己的個性特征、教學習慣、教學特點靈活選擇,實現特色教學。
因此,實施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將是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作者單位:朝陽縣柳城鎮波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