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本人嘗試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要求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使課堂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經驗課堂化,以下是本人的實踐經驗,與教育同行們共享。
一、在數學課堂中關注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數學課堂上,數學學科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我們也要關注比如德育滲透、環境教育、學生的人格發展與人文精神等。例如:在七年級第十章《統計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先讓學生收集自己家里近一年電費單和水費單,為教學提供第一手資料。通過對數據的處理,讓學生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為了讓學生了解平均數的作用,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調查來的數據,學生通過比較發現,有七、八份月用電和用水量比較大。這樣,教師因勢利導,指出通過我們的調查,我們應該向水電部門提出哪些建議?如何理解政府提出的錯峰用電?節約能源如何從自己做起?等等,數學課堂不僅要充滿數學味,而且同具人文氣息。
二、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合理選組教材,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想看待實際問題的意識和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本次新課程對我們提出的新的要求。現行教材華東版,往往出現題目內容離本地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較為遙遠的情況。作為工作在一線的教師,我們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一個原則,源于教材,優于教材。如結合綜合實踐主題活動——中山一日游,讓學生根據三家旅行社的價格自己設計旅游線路和活動方案,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為背景,提出一系列實際問題。從提出問題→出示價格→設計方案→解決問題等有條理的教學程序中,將實際問題數學化,建立數學模型,并加以解釋和應用的教學規律。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意識和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在生活問題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應用數學的技能
我認為關鍵要善于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組織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數學活動。例如在《瓷磚的鋪設》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家里在麗景花園購買了一套商品房,要用瓷磚鋪設2個規格為3.5m×4m的房間?,F有30mm×30mm、40mm×40mm、50mm×50mm、60mm×60mm四個品種的的瓷磚可供選擇,它們每一塊的價格分別是2元、4元、8元和12元,請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一個瓷磚鋪設的方案,并畫出草圖。”只有將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技能,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要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教師教學要以素質教育的思想為指導,以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為目標,培養學生將課堂上的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數學結合起來,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達到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作者單位:河北省欒城縣冶河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