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禮
由于工業的發展和人口數量的增長,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受到污染,生態遭到破壞,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環境問題已成為當今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廣泛關注的重大問題,也是國際社會謀求合作與共同發展的主要內容。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必須從學校教育抓起。地理學科作為一門專門研究人類社會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必然在學校環境教育中承擔著主要的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在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要進行環境教育,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為環保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地理教學是培養環境意識的有效途徑
環境意識是人與環境的關系所反映出來的社會思想、倫理道德、情感意志等觀念形態的總和,它是人與自然、社會環境和諧發展的一種嶄新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在地理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存在的問題作出正確的評價,使每一位同學都能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活動,這就達到了環保教育的目的。
目前,環境問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口、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矛盾所引起的,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的關鍵在于協調好發展的問題。現行的地理教材,從人類利用資源和環境創造物質財富,到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闡述了自然環境不僅為人類提供了活動場所,也為人類的生活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通過學習,可使學生認識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極其嚴重的后果,在人類的發展中,存在著諸多的環境問題,這是人類不合理利用資源、片面追求經濟增長所釀成的苦果,如果人類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支配自己的行動,則生態、經濟、社會等都可以朝著協調、和諧的方向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二、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的具體做法
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還要組織學生進行野外考察和社會調查等課外實踐,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1.突出環保教育的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關環境污染的危害和治理、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的教育。如在講述水環境的內容時,要讓學生了解水資源的生成,水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意義,并且要對水資源危機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逐步提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各種措施和途徑,讓學生樹立對自身生存環境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
2.認清環境惡化的危害
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當前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增強對環境的憂患意識,樹立保護環境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要讓學生懂得當前人類正面臨著人口劇增、資源過度消耗、環境嚴重污染、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溫室效應加劇、酸雨增多、臭氧層出現空洞等一系列環境問題的困擾。這些環境問題不僅嚴重影響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和生存。要讓學生懂得人類是地球大家庭中的組成成員之一,和動物、植物一樣共同享用地球環境及自然資源,違背了自然界的發展規律,自然界就會用各式各樣的自然災害來懲罰人類。
3.結合現實生活進行環保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可針對現實生活中突出的環境問題,結合教材進行討論,激發學生研究問題、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濃厚興趣,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中將環境保護的理念深入到每個學生的思想中。如近年來內蒙古頻繁發生的沙塵暴天氣,給每個人的生活都帶來的極大的不便和危害,我們在教學中就以這一環境問題為主題,向學生詳細地介紹沙塵暴天氣的成因及其產生的巨大危害,進而提出保護環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教學時要始終注意基本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環境問題的結合,讓學生感受到環境問題就是時刻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環境意識,又使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
4.開展課外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如組織以環境保護內容為主的主題班會和知識競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還可利用寒暑假組織同學進行社會調查,參觀一些環保工作比較差的和比較好的單位、工廠等。一方面用學過的知識認識環境污染,并要求寫好環保小論文;另一方面使學生看到環保的前途是光明的,從而堅定環保信心,為環保工作出謀劃策。
作者單位:內蒙古通遼市第七中學